突出戰略地位 發展基礎教育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育形象
發展教育,穩定、優化學校干部教師隊伍是關鍵。區教育局堅持以人為本,結合本區特點,多渠道、多途徑提高廣大干部教師的整體素質,以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求。一是采取自學、短期培訓、專家講座、以會代訓等形式開展對干部教師的法律知識培訓,使廣大干部教師在學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為人師表。今年上半年認真組織機關干部參加市、區《行政許可法》培訓達2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廣大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水平。二是開展“揚師德、鑄師魂、講奉獻”教育活動,去年11月10日,市師德師風報告團(漢南專場)應邀在紗帽中學召開報告會,近300名干部、教師聆聽了報告會,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三是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歷提高培訓,大張旗鼓地開展新課程培訓和教科研活動,促進教師們不斷更新觀念,提升素質,以緩解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目前,全區專任教師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36.1%,專科占47.5%,中專及以下占16.4%。四是組織開展“雙創勞動競賽”、“新型教職工素質工程”、“教師五項基本技能競賽”、“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評比”等一系列崗位練兵活動,讓教師們在參與中鍛煉,在研究中提高,在展示中成熟。在去年全市教師五項基本技能競賽中,我區6人參賽5人獲獎,獲獎率超出全市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其中,漢南一中教師熊艷以全市總分第二的成績獲得一等獎。在市第二屆教職工運動會上,漢南區代表隊喜獲團體總分第七名(全市共18個代表隊參賽),充分展示了漢南教師的風采。
2003年,教育局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為重點,全面塑造教育教師新形象。從6月初開始,區教育局啟動全區教育系統民主評議行風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聘請行風監督員,認真開展自查自糾,開展“學生評教,家長評校”活動,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和建議,制定整改方案,強化整改措施,以誠懇的態度取信于民,以務實的作風讓利于民,進一步樹立新風尚,創建新環境,塑造新形象。
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辦學水平
在市、區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區教育事業費撥款和市、區兩級城鎮教育附加收入及區教育局預算外各項收入逐年增長,基本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區教育局開源節流,加大經費投入,強化財務管理,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一是預算內教師工資按省定標準按時足額到位。區委、區政府在全區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力排困難,確保了公辦教師工資由區級財政列入預算并直接按時足額發放,并連續幾年增發了教師第13月的工資。二是加強校舍場地的建設與管理,努力改善辦學條件。2003年校舍建設共完成新、擴、改、維修項目20個,建筑面積18960m2,投入資金348萬元,全年完成危房改造10400m2,維修校舍5000m2。目前,正抓緊實施漢南一中、鄧南中學校舍場地維修改造工程。同時,積極實施第一輪“綠色校園、校在林中”工程,2003年綠化投入19.8萬元,東城垸中學、陡埠中學、漢南一中被評為市級“校園環境建設先進單位”。目前,全區共有省園林式學校2所,市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學校2所,市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和花園式學校26所。三是完善設備裝備建設,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2003年投入經費120萬元,完成紗小、育小、育中普教儀器升2000標ⅰ類;職教中心信息技術教育裝備達ⅱ類;育中、紗中各配建電子備課室1間;城關小學配建多媒體電教室1間;育小新建計算機室1間,配40臺電腦;大咀中學優化計算機25臺;4所學校完成寬帶接入;紗中、育中、職中順利通過市教育局“寬帶校園校校通”驗收;7所學校新建、改建了校園廣播系統;新增圖書6448冊;新增課桌椅1645套(國標1251套)。育才小學被授予“武漢市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單位”。四是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區教育局在教育經費緊缺的情況下,通過向上級部門爭取劃撥經費和發展勤工儉學事業創收及發動師生、社會團體捐助等渠道,極力籌措資金,每年設立貧困生資助金20余萬元,為貧困學生雪中送炭。今年4月,聽到紗帽中學錢浩同學不幸患有白血病的消息后,全區上下掀起了向錢浩愛心捐贈的熱潮,共捐贈4萬余元。五是千方百計發展勤工儉學事業。2003年勤工儉學工作面臨稅費改革對內部市場前所未有的沖擊,仍實現育人和創收雙贏。內需項目創收43萬元,比去年增長10%;招商引資實現利稅26萬元,比去年增長12%。2003年底,育才中學順利通過市級綜合辦學水平督導評估驗收。漢南一中、育才中學被評為市級綠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