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政代表團來我市考察座談會上的講話
四、發揮資源優勢,圍繞區域特色,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我市是農業大市,做好“三農”工作在整個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產業化經營為我市“三農”工作展現了新的發展平臺。我們的做法:
一是抓基地建設。我們根據各縣(區)自身的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對集中的原則,圍繞本地主導產業的壯大、龍頭企業的裂變擴張、城市發展的需求,建立了一批具有獨特優勢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以南豐縣為主逐漸向盱江河沿岸和昌廈公路沿線的南城、臨川、廣昌等縣(區)延伸的南豐蜜桔生產基地;以廣昌、宜黃縣為主逐漸向南豐、黎川、南城等縣延伸的白蓮生產基地;以臨川、金溪、南城縣(區)為主逐漸向崇仁、南豐、黎川、東鄉等縣延伸的綠色大米生產基地;以臨川、金溪縣(區)為主逐漸向東鄉、南城、樂安、宜黃、崇仁等縣延伸的黃桅子生產基地等,使我市農業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二是抓龍頭企業。以國家和省、市農產品龍頭企業為重點,選擇一批投入產出比大、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加以扶持,使之成為農業產業化的脊梁。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有較雄厚資金的城市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增添活力。目前全市年產值或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有88家,其中年產值或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36家,帶動農戶30余萬戶,占總農戶的37%。這些龍頭企業中,有2家被國家有關部委評為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有8家被省有關部門評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三是抓農業合作組織建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凝聚力和經濟實力;堅持農民和企業自愿互利的原則,發展和完善多樣化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市場準入、信息咨詢、規范經營行為、價格協調、調節利益糾紛、行業損害調查等方面的作用,切實維護和保障行業內農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逐步完成了果業、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協會的組建工作。
四是抓綠色品牌創建。我市在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中,十分注重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首先是把加快綠色食品發展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來抓,大力發展優質無公害及綠色農產品。組織實施了綠色行動計劃,加大優質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力度,對每申報成功一個綠色食品的龍頭企業,市政府給予獎勵。其次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同時,加強了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建立了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目前,全市已有60多個名優農產品在國家和省級注冊商標。廣昌白蓮、南豐蜜桔、崇仁麻雞、臨川西瓜4個名優農產品產地先后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之鄉”。這些品牌產品通過連續幾年組織參與香港美食節、蓮花節、蜜桔節、西瓜擂臺賽等展覽展銷活動,借助各種宣傳媒體,提高了知名度,大大拓展了我市在一些傳統名優農產品銷售空間。
以上是我們的市情概況和抓經濟工作的一些做法。這些年來,雖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但各方面還有不少的差距。我們真誠地期望縣各位領導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也由衷地希望,今后加強交流,真誠合作,優勢互補,共圖發展,攜手前進!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