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黨建應把好“五觀”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把握好調進教師的度,學校領導集體討論形成,制定《調進教師程序方案》,既要注重思想品德又要重視學術能力,通過考試——面試——考核——討論的形式進行逐一篩選。其次教師調進后加強對其德、能的培育。第一,要使之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第二,要適應新的教學任務。第三,要適應新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靠站互幫互
學共同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活動,使老教師與新教師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通過各種形式的懇談會、交流會以期達到學校與教師雙贏的效果。
在學校班級管理中,建立黨員班主任示范崗、黨員教師示范崗。以黨員為首更新教育觀念。第一,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意識。第二,樹立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動啟發人的人本意識。第三,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的自立意識。自信加壓、多方求索、勇于創新的意識。第四,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以學生個體的轉變、群體氛圍的更新、整體效果的提高為標準去度量“示范崗”。第五,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出發點。如在文、理科的分班中可首先采取教師宣傳,講明各科的特點,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長及興趣愛好資源理性申報以促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開設特長班音、體、美等,通過這種激趣——增趣——導引——進步的理性工作,既為高校輸送了一批合格的有用人才,也使每位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增添了一技之長。
采用這種對教師、學生的培育、管理、引導,形成了一支業務優良,作風過硬的教師隊伍,同時也為國家培育了一批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三、 把好學習型的校園環境“觀”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辦學質量競爭日趨激烈,學校要尋找生存和發展空間,構建學習型校園環境是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管理就是服務”,學校管理的起點和歸宿是人,學校管理的動力和核心是人,人是學校管理的主體,因此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人的發展作為管理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首先要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精心構置教師間的人際關系,使之能和諧有序良性發展,采用溫情管理,用人格魅力、品德操守去感化人、熏陶人,扶之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規章,努力構建每一個教師都能得到主動發展、主動學習的最佳動因。其次通過黨團、教研、文體等正式組織渠道及教師間個人交往的非正式渠道達到信息、觀點等的及時反饋,在和風細雨中妥善協調,以達到互相進步、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
環境創造人、環境磨礪人。營造文明、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學習環境,采用公告牌友情告誡那些當為哪些不當為,正確運用校園小報、校園板報、校園廣播、校園活動角等組織活動,去孕育學生品德、教師職業道德的健康向上發展,形成一種屆屆相傳、人人相送的校園文明氛圍的友情模式,使學生能獲得美的教育和熏陶,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發展觀。
四、 把好求真務實的學術研究“觀”
當今形式下教師角色的轉型與定位,要求教師必須向科研型、高水準發展,照本宣科的教師實質上也難以勝任當今的教學工作,可見,教師從“工具性”的工作觀向創造性工作觀轉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移,由“傳聲筒”式的教學向科研型教育的轉變,首先取決于這種角色轉換的理性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