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若干意見
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是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大舉措。現就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意義
1、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是我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產業集聚是生產力實現空間布局上的優化,是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產業集聚是優化資源配置、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的工作平臺。產業集群是某一產業領域相互關聯的企業及其支撐體系在一定地域內發展并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落。培育產業集群是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產業集聚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內在要求,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式。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推進工業化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過程。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作為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現實選擇,抓實抓好。
2、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按照“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一線、兩岸三地,縱深推進、連片發展,擴大開放、服務全局”的發展態勢,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高新技術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創造良好環境,圍繞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化產業布局,使我省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產業的集聚力明顯增強,產業的核心技術、品牌效應與營銷網絡優勢更加明顯,主導產業帶動作用更加有力,臨海工業支撐作用更加突出,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3、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目標任務是: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力大、競爭力強的產業集聚區域和產業集群。到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2000年翻兩番;形成6—8個能夠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30個能參與國內產業分工并處領先地位、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培育發展一大批能參與國內競爭、對中心城市建設、縣域經濟發展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起帶動作用的地方性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功能較為完善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產業綜合配套功能,建立若干個國際性、全國性的專業市場及一批研發中心、檢測中心、標準中心和信息中心。
二、積極拓展加快產業集聚的有效途徑
4、培育要素市場,加快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規范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消除不利于市場培育完善的各種障礙,大力培育要素市場。健全以市場為基礎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市場化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增強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潛力,促進生產要素有效地流動、集聚和優化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城鎮基礎設施加快生產要素集聚。積極引導、合理規劃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鼓勵企業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技術要素以多種形式參與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加大人力資源開發,促進人力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