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國稅局創建四型機關經驗總結材料
交流輪崗也是創建競爭型機關的一個有效手段。2003年國稅就對干部進行了大幅度的輪崗,中層干部輪崗幅度達70%,一般干部輪崗幅度達50%。通過干部交流輪崗,既優化了科室人員結構,又使干部產生危機感,充分調動干部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辦公室干部余添煌說:“我還是得在空閑時間多學習些稅收業務知識,不然一旦輪崗到征管一線就成了‘不適應’干部了。”其實這也說出了全體國稅人的心聲。
為了促進競爭型國稅機關的創建,國稅局還完善了目標績效考核制度。通過對各個崗位工作職責的細化、量化,通過機關評議基層和基層評議機關制度的建立,經歷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在完善中不斷實踐的過程,國稅局終于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為各項稅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證。上班遲到的現象消失了,工作推諉的現象不見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弊端克服了,國稅呈現出比干勁、比工作、比實績的競爭局面。正如有的干部所說:人管人,難服人;制度管人,不服不行。
其實在國稅促進競爭型機關創建的機制還有很多,如考試末位淘汰制度、評優評先量化制度、基層爭先創優制度、黨員模范先鋒崗制度等等。
以深化辦稅服務窗口建設為重點,緊扣國稅工作實際,不斷優化辦稅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大力推進行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努力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文明、創新”的服務型國稅機關。
一天下午,晴朗的天突然下起大雨,剛辦完稅務事項急著趕回開票的意達瓷廠辦稅員小林雙眉緊鎖,這時,辦稅廳的老潘遞給小林一支雨傘,小林不好意思接受:“等會你下班了怎么辦?”老潘笑著說:“這是我們辦稅廳的便民雨傘,等下次你辦稅時帶過來就是了。”這就是國稅提供便民服務的一幕。當你走進國稅辦稅廳,還會發現許多便民服務項目,有專門為納稅人設立的納稅人電話、納稅人飲水處、便民藥箱,甚至小到縫衣的針線。難怪有的納稅人會說:“事物雖小,卻見真情。”
一個星期六,發票管理員陳自力回南埕連山鄉下老家,剛坐下欲與鄉親敘敘舊,就接到一家公司因出口需要急需領購電話,自力二話沒說,不顧鄉親的熱情挽留騎著摩托車馬上從鄉下趕回來,從連山到城關40多公里的山路只用了一個多小時,望著一身風塵仆仆的自力,辦稅員賴開江緊緊握住他的雙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力笑了笑說:“其實這也沒什么,假如是你也會這樣做。”瞧,這就是推行換位思考后的國稅人。
出口企業多,出口稅票開票量大,在出口稅票開票處常常要排成長隊,看著如此巨龍長隊,納稅人心急,局領導更心急,局黨組達成共識:“一定要改變如此狀況1聽說省內有一家電腦公司能開發這種軟件,縣局領導就馬上責令稅政科要在最短的時間把這家公司聯系到。好不容易聯系到該公司,該公司開出開發費得3萬。局黨組經研究,3萬就3萬,只要能確實提高開票效率就行。軟件開發成功后,利用紙質edi手段和二維碼技術,采用電腦掃描代替原來的手工錄入,開具一份出口稅票由原來的2多分鐘縮短到8-10秒鐘,提高開票速度十幾倍。開票排長隊的現象消失了,納稅人舒心了,局領導也寬心了,“為納稅人服務,就是要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高建云紀檢組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