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緊緊把握加快發展這個主題,切實增強加快黃岡科技發展的緊迫感,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發展觀、市場觀、特色觀,堅持用改革的辦法、開放的辦法,加快科技快速發展,推進我市科技工作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二、黃岡"十一五"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總體部署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十一五"黃岡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科教興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堅定不移地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總體跟進、重點突破,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的方針,大力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現代化,促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社會生產力質的飛躍。
"十一五"黃岡科技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跨越式發展原則。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超常規發展的思想,選擇若干具有自身優勢和較大市場潛力的重要技術領域,趕超全國乃至世界科技先進水平,以技術跨越帶動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2.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科技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堅持指導性計劃與指令性計劃相結合,通過政策導向與市場競爭機制,有效地推進科技產業化。
3.突出特色原則。特色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在加快推進我市科技進步進程中,要堅持立足黃岡的科技優勢與資源優勢,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促進形成若干新興支柱產業為目標,實施重點突破,形成具有黃岡特色的高新技術產品群、高新技術企業群,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科技經濟協調發展。
4.加強"集成"原則。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放眼全國和世界,在資源配置上加強集成;要積極加強政府部門的集成,發揮科技主管部門"前線指揮部"的作用,統籌協調,實現各部門的合作聯動,致力形成推進技術創新的合力。
5.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增強對自主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強調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把引進和利用國外省外技術、資本、人才作為加速黃岡科技發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進技術的二次創新上下功夫,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產品。
(二)發展目標
"十一五"黃岡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黃岡經濟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水平、競爭力和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科技協調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全省高市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8.4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年增長20%;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高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
--主要行業的大中型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工業化國家90年代中期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和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的重大新產品;工業信息化水平、新產品產值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主要農作物實現一次品種更新換代,農產品質量顯著改善,競爭力明顯增強;單位面積的產出逐年遞增,農業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分別提高15和20個百分點;鄉鎮企業裝備、工藝、產品的科技含量,勞動者素質及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科學家和企業家隊伍,從事科技活動人員達到1.6萬人;科研基地和企業科研機構建設再上新臺階;全市研究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財政對科技三項經費的投入占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達到2.0%,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三)總體部署
黃岡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總體部署是:圍繞一條主線,實施三大工程,強化五項措施。
圍繞一條主線:即緊緊圍繞"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這條主線。一方面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國民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方面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