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的考察報告
。ò耍┬麄鞔黉N、塑造品牌。在全方位的宣傳戰略上,桐鄉烏鎮首先把注意力放在上海、杭州、蘇州三地,在電視、平面及網絡等各種媒介上頻頻推出“原汁原味”及“深厚文化底蘊”的烏鎮。,桐鄉市在烏鎮東柵景區投入運行后與上海東方電視臺合作營銷,有效地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上海市民來烏鎮旅游。特別是接待了apec嘉賓后,烏鎮更是吸引了來自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從而使烏鎮在長三角乃至全國、國際市場,快速揚名,快速發展,一枝獨秀。在與中青旅合作后,烏鎮景區終生買斷了每年國家旅游局承辦的國內旅交會、國際旅交會入場券的廣告權,并參與國家旅游局有關對內外宣傳畫冊的廣告,宣傳營銷的力度更大,空間更廣闊,影響更深遠。在品牌塑造上,婺源縣一方面通過節慶塑造品牌,9月成功舉辦了首屆婺源國際文化旅游節,如今每年舉辦一次的“婺源中國鄉村文化旅游節”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節慶活動,有力宣傳推介了“中國最美的鄉村”這一旅游品牌。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營銷力度,投入1000萬元用于營銷推介,在央視《朝聞天下》、《請您欣賞》等欄目展示婺源形象,并赴全國15個主要城市進行推介;繼續投入100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等高端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強力打造品牌。如今,婺源已成為“中國最浪漫的七個城市”之一、“中國十大踏青好去處”之一、“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品牌已經在全國打響。
三、對我市古城保護開發的幾點建議
對照無錫等地在古鎮保護開發方面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就我市古城保護開發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認真思考,提出如下建議:
。ㄒ唬┙ㄗh將臨清古城保護開發擺上重要戰略位置。原因有四:一是稀缺性。江南古鎮保存較多,在旅游業發展上雖形成了一定的同質競爭,但仍然游人如織。而江北特別是山東省古城鎮保存較少,在臨清周邊200公里范圍內只有東昌古城和臨清古城。這種稀缺性是臨清古城發展旅游的重要資本。二是資源性。臨清擁有極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原生態的黃河故道自然風光,被省旅游專家稱為“山東省唯一沒有被開發利用的旅游資源”。三是民生性。臨清古城內雖然格局依舊,但古建損毀嚴重,居住環境較差,為改善民生,亟需進行徹底修繕保護和環境整治。四是機遇性。當前,國家為擴大內需,推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舉措,這些舉措為我們實施古城改造提供了有利時機。基于這四點考慮,建議我市將古城保護開發納入戰略選擇,作為帶動我市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突破口,統一認識,集中力量,全力抓緊抓好。
。ǘ┙ㄗh加快編制完成古城保護開發規劃和相關旅游規劃。四地的成功經驗充分證明,高起點、高水平、大手筆的古城鎮保護開發規劃是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取得實效的堅實基礎。當前,我們要抓緊推進古城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爭取盡快組織專家評審,并進入審批程序;同時,抓緊啟動鈔關保護修繕規劃的編制,并做好與國家開展的大運河申遺山東段規劃的銜接;另外,要加快推進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銀杏園、百花園、項磚基地、龍山景區等規劃的編制。特別是要加緊研究打通臨清水系,規劃建設形成沿漳衛河堤、北起舍利塔、南至胡家灣水庫的旅游長廊。對古城規劃要真正體現“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并將山東快書、貢磚燒制技藝、架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餐飲、收藏、古玩、書畫、濟美醬菜、獅貓等具有臨清特色的業態科學導入不同的節點,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同時,依托我市元代古運河、古橋、古街、古樹等資源,打造“小橋、流水、人家”、“憑欄眺望、枕窗聽水”的如詩畫境,令人產生夢回百年前運河古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