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干部中開展“五員”活動的做法和啟示
> 二、“五員”活動的運作方式
> 為了把“五員”活動落到實處,縣委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員”內涵的基礎上,制定了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實措施,探索建立了爭當“五員”活動的有效機制,保證了“五員”活動取得實效。
> 1、明確工作任務與工作目標。當好黨在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就是要求鄉村干部準確把握和理解政策,通過召開村民座談會、走村入戶、設立宣傳欄、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宣傳貫徹《土地法》、《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信訪條例》及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法規。通過宣傳,使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及時、準確地被農民群眾所掌握,達到家喻戶曉;當好化解農村矛盾的調解員,就是要求鄉村干部善于用法律、法規、政策等解決問題。對出現的矛盾妥善把握,及時化解,避免矛盾激化和惡性案件發生。通過化解各種矛盾糾紛,維護農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秩序,保證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當好引領農民致富的信息員,就是要求鄉村干部要做到腦勤、嘴勤、腿勤,及時搜集、整理、傳遞信息,通過發放信息明白紙、走村串戶告知等形式,提供給基層組織或農民,縮短農民與市場之間的距離,使農民獲取好的經濟效益;當好新技術推廣的指導員,就是要求鄉村干部積極主動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各類專業培訓班,學習掌握新技術,深入農戶中推廣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各類先進實用新技術。通過指導農民應用新技術,培養一批科學種田、科學管理的骨干;當好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監督員,就是要求鄉村干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正確行使監督職能,通過參加懇談交心、村民議事會、設置舉報箱等形式,搜集侵害農民利益的問題,向鄉村組織提出處理建議。協助鄉村組織開展好政務、村務公開,增強農村工作的透明度。
> > 2、確立活動形式與工作方法。鄉村干部開展“五員”活動以責任區為活動空間。在實踐中,出現了不同形式的責任區劃分。一種是劃片、設區、建組、責任落實到人的形式,即以人為單位,每名村干部包扶1戶貧困戶,聯系1戶種、養大戶;以屯為單位建組,每個屯派駐一名鄉鎮干部,做為長期包扶、聯系、組織、開展“五員”活動的“組長”;以村為單位設區,配置一名“區長”;按照區位分片,3個區為一片,由黨政副職領導擔任“片長”。另一種是以村、屯為單位劃分責任區,即一名鄉鎮干部和一名村干部包一個屯,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兩個村。在活動中實行《民情日記》載體形式,鄉村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記》,記載責任區的各類情況,以及干部開展活動時間、內容、方式方法、取得成效等。《民情日記》是了解和掌握鄉村干部開展爭當“五員”活動的一個有效載體。
> > 3、建立有效考核與落實機制。一是實行載體考核。把《民情日記》作為開展爭當“五員”活動的推進方式和考核載體。通過查閱鄉村干部在爭當“五員”活動過程中所記載的《民情日記》,看鄉村干部是否了解責任區或聯系戶的詳細情況;看鄉村干部是否記載和了解群眾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開展活動的時間、內容、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看鄉村干部解決實際問題、做具體工作的真實記錄。二是實行重點考核!皥猿诸I導抓,抓領導帶動”的工作方法,把鄉村領導班子成員開展爭當“五員”活動作為考核鄉鎮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目標管理。三是實行測評考核。深入干部所包責任區征求服務對象的意見,組織責任區群眾代表對干部爭當“五員”工作進行測評,讓群眾成為評估爭當“五員”活動的主體。四是實行量化考核。將“五員”活動的內容量化分解。重點看政策是否宣傳到位,測評群眾的掌握程度和覆蓋面;看信訪及穩定情況,檢查矛盾解決的數量和程度;看所提供的致富信息和利用率,評估效益情況;看有沒有新技術應用推廣項目,示范點作用是否顯現;看保證農民合法權益的機制是否建立和完善,幫助農民解決了哪些實際問題。依據鄉村干部爭當“五員”活動的工作實績,確定突出、優秀、較好和差四個檔次,做為干部晉級、評模、選聘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