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發展專題報告
*鎮位于*縣西北部,東距*縣城45公里,西距**市區75公里和*縣城25公里,鎮域面積45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08個村小組,5.2萬人,是輻射兩省三市的區域性中心鎮,是油田的主采區。近年來,*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發展鎮域經濟和強鎮富民的大戰略來抓,按照“產(產業園)、城(小城鎮)、村(新農村)”一體化發展工作思路,以建設小城市為目標,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農助工、以工哺農、以城帶農、以農育城,大力推進三個集中(工業向產業園集中、農民向鎮區和新型農村社區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園區集中),小城鎮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實現了城鎮布局合理,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被省市媒體譽為農村城鎮化的新探索——模式。現將*鎮小城鎮建設發展報告如下:
一、優勢條件
*縣*鎮因油田開發而建,因油田帶動而快速發展,因區位獨特促進經濟繁榮,因城鎮功能全而集聚人口,因環境優美而知名度高,*鎮建設區域性中心重點鎮具備許多優勢。
一是人口規模優勢突出。*鎮總人口5.2萬多人,鎮區建成區已達3.5平方公里,鎮區常駐人口3.2萬多人,鎮區流動人員達1萬人以上,鎮區常住人口占縣域總人口的7.2%以上,常住人口在全縣排名第2位,城鎮化率達60%以上,是*縣西部鄉鎮和*鎮周邊縣鎮農民進鎮居住的最佳居住地,人口集聚能力較強。二是區位優勢明顯。*鎮位于山與盆地交匯處,居于*縣、**縣之間,是山區、丘陵、平原地形的過渡區,是輻射、四縣周邊十余個鄉鎮的經濟、文化、物流、商貿中心,勞動力資源豐富。鎮域內國道、**省道、鐵路穿境而過,緊臨鐵路、貨運站和**高速出入口,鎮區及各個行政村和村民小組通四級以上公路,其中鎮區道路全部硬化,總長度62公里,路網四通八達,是*縣、**縣、等區域間的交通樞紐,*鎮已是*縣城鄉一體發展試驗鎮,**市重點鎮,**市五十強、**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推進鄉鎮。三是經濟發展潛力大。*鎮處于油田腹地,石油產量占到油田總產量的70%,油田2個處級單位、40多個科級單位建在*鎮區,是油田各類石油化工資源要素的集中地,石油化工產業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循環產業鏈。近幾年,*鎮工業上規劃建設了輕工專業園,引進15家以上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項目,形成裝飾建材、機械電子、服裝鞋業、農副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尤其是裝飾扣板形成*省最大的生產基地,年產值達3.6億元。農業上大力引導發展富農產業,林果、畜禽、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呈現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同時鎮區商貿、餐飲、汽配維修、家俱、運輸、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迅猛,成為周邊商貿物流集散地,不包括油田部分國內生產總值達10.2億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14:68:18,年財政收入達140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3元,農民人均收入5841元,是*市發展重點鎮、*市五十強鄉鎮。四是服務功能完善。鎮區基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鎮區內有高中一所,初中兩所,小學6所,幼兒園12所,三級甲等以上醫院2個,賓館4所,大型購物中心5處,銀行、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電影院、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建有大型休閑廣場2處,游園、公園、健身場所20多處。能為周邊鄉鎮提供水平較高的教育、醫療、交通、文體等公共服務,鎮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向不在鎮區的6個村穩步延伸,先后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先進鄉鎮、*省衛生鎮、*省生態鎮。五是規劃管理水平較高。*鎮按照建設小城市目標,堅持三十年不落后的要求,立足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先后編制和修編了5平方公里的《*鎮總體規劃》、《*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配套完善了空間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繪就了“產、城、村”一體化近、中、遠期發展藍圖。規劃執行中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依據一個法”的方針,保證了建設依法依規有序進行。六是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堅持建設低碳綠色城鎮,在建設上推廣環保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取得了*省禁實工作先進鄉鎮。在全鎮開展造綠行動,廣泛植樹造綠,獲得*省國土綠化模范鄉鎮,大力推廣太陽能、節能燈、液化氣等節能產品和綠色交通、綠色出行。工業上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油田多項技術領先國內水平,引資企業電氣承擔了“國家創新基金”項目,獲得30多項技術專利,綠化、低碳、環保成為發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