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回歸 設計的回歸
時尚性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文化消費已是人們日常消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娛樂又是大眾文化消費活動的主要形式。消費熱點隨時間轉移變化的特性即表現為“時尚”。大眾文化娛樂消費同樣也顯示著時尚性變化的特點,表現為某種特定的娛樂方式或審美趣味常會成為一定時期公眾參與或欣賞的熱點,從而極大地影響著建筑功能和外觀形象的時尚性變化。如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大眾自助式文化活動的興起,帶來了卡拉ok歌廳、迪斯科舞廳、音樂茶座等城市娛樂設施的迅速發展。90年代以健身健美活動為時尚的消費需求,又推動了體育娛樂型設施的大規模興建,高爾夫俱樂部、保齡球館、水上樂園和其他健身健美休閑設施相繼涌現。同時,假日休閑活動的需求也促進了各種大型游樂園和度假娛樂設施的蓬勃發展。新興娛樂消費設施不斷出現,不僅反映著休閑娛樂方式的時尚性變化,而且明顯地表現了文化娛樂建筑造型的時尚性審美特點。建筑造型的時尚性特點具體表現為外觀形象的求新、出奇和流動更替。以新奇引人注目,以更替保持新奇和吸引消費,因而時尚化的建筑形象往往表現為喜劇性的審美品味。其不斷更替翻新的建筑外觀形式與其他流行藝術一樣,很少具有藝術創新的意義,而一般只是現有各種建筑空間模式、結構形式或裝飾式樣的復制、仿造、拼湊和重組,以便于建筑造型靈活適應時尚變化。建筑造型的時尚性,在商業性娛樂消費設施中尤為明顯。如迪斯尼樂園在世界范圍的流行和發展,使它的空間模式也同樣表現在我國主題樂園的規劃建設中。各地興建的唐城、宋城、明城以及歐洲城等主題游樂園,其規劃結構基本仿效了迪斯尼樂園內景區空間的組織模式。其建筑布局和造型設計也吸取了迪斯尼樂園中“蒙太奇”式的造景手法。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迪斯尼樂園中“童話世界”的許多建筑造型語言(如城堡式的屋頂、卡通式的窗戶和色彩)也常被移植于國內外許多青少年使用的文化娛樂建筑中,成了一種流行的裝飾式樣。建筑結構形式的復制和仿造也是建筑造型時尚性的表現形式,如探圳南山文體活動中心的屋蓋結構,是仿造倫敦斯坦特德機場候機樓屋蓋的樹狀結構形式;深圳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敞開式樓梯的屋蓋結構則是效仿了英國埃塞克斯購物廣場的懸掛式屋蓋結構形式。在此,結構形式的力學意義已被淡化,高技派的大跨度結構形式被當作流行的建筑式樣移植到休閑娛樂建筑的造型表現上,呈現了“波普”藝術所具有的時尚性特征,反映了具有反叛、簡約和回歸(傳統和自然)意識的現代時尚觀念。
以上為論文的一部分,鉆石會員可獲取全部內容。點擊查看如何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