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科技論文樣本表達中的常見問題及糾正方法
測量樣本體重對疾病診治與病情分析均有重要意義,如根據體重計算休克期補液量,了解回收期出現時間,協助分析水平衡,評定營養狀況等。一般認為,如果水平衡正常,體重進行性下降,多為營養不良造成。然而多數文章不涉及病人體重問題,可能是由于測量工作繁瑣,尤其是對成人,沒有認真的做好這項工作。據了解,國內絕大多數燒傷專科治療單位對患者不是通過實測得來的。可想而知,休克期的補液量盡管采用公式計算,其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使本來的估計值又加大了偏差程度。假如采用估計體重所獲得的休克期補液量推導新的補液公式,其準確性不能不令人置疑。在多數單位尚無理想的測量體重的情況下,作者建議可否用以下方法補正。1.兒童體重用普通磅稱直接測量。2.成人體重有條件的單位也應直接稱量,對無法測量者應以傷前最近一次稱量結果為依據,并去除當時衣著重量。一般情況下,冬季測量結果扣除2.5~3.5kg,春秋季節扣除1~2kg,夏季可不扣除。當遇到病人可能合并水平衡障礙時,或嚴重病人必須了解體重時,應克服困難,進行實際稱量,為病情分析與治療提供依據。
七、樣本休克處理過程中的表達
燒傷休克處理過程中有許多內容要進行表述,這里僅就和治療休克,何謂平穩渡過休克期,尿量滿意或標準尿量表達問題作如下評述。
翻開有關燒傷休克臨床處理方面的文章,不外有以下提法,即抗休克治療,糾正休克,預治休克等等。究竟采用哪種表達方式最能反映樣本的真實情況,確實需要進一步探討。燒傷休克是否發生不僅取決于燒傷面積、深度、合并傷、伴隨疾病及患病年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是否采用了積極有效地搶救措施。言外之意,有的病人在入院時未必一定都發生休克,對這類病人的處理原則應是預防休克的發生;若病人已呈現出休克的某些特征,積極地搶救休克當然是最基本的處理原則;但有時尚難以做出準確地判定,而防治休克一詞卻成了普遍的表達方式。休克的防治包括兩個概念,一是病人尚未發生休克,預先采用有效地預防治療措施使之不發生休克。臨床實踐證明,這種處理措施可使本應發生休克的患者不發生休克。二是病人已處于休克狀態,積極投入有效地治療搶救措施,使之逆轉,并為以后的治療贏得時間與創造條件。值得提出的是,預防休克和治療休克這兩個概念雖然都是依靠靜脈補液為其主要手段,但兩者之間卻有著根本不同。燒傷早期尚未發生休克的病人,內狀態是相對恒定的,如果預防措施扼制了病情的發展,穩定的內環境就可以維持生命生存,能對抗不良環境和病源的侵襲。相反,若病人一旦發生了休克,就意味著機體不僅發生了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微循環功能等方面的變化,還說明細胞代謝功能、補體、細胞因子、氧自由基等都發生了變化。盡管采用的同是靜脈補液治療,后者的療效肯定不如前者,積極地防治休克的主要目的大概就在于此。
“病人平穩渡過了休克期”是多年來人們慣用的一句話,并逐漸被引用到論文中。其原意是指病人渡過了傷后的48~72小時,因為較好地保住了生命,與死亡相比謂之“平穩”并不過分。然而從燒傷病程全局考慮,休克期平穩渡過的含義需要重新評價。過去的多數文章認為,只要經過補液等措施治療,在休克期結束時不呈現臨床休克,就意味著已平穩渡過了休克期,而且這種認識一直影響著許多低資醫師。他們認為,嚴重燒傷后發生嚴重休克的病人,只要按公式計算量補充液體,使血壓得到回升,病人一般情況尚好,并延緩至休克結束時,就可稱之平穩渡過休克期。所以,對有些論文述說休克期渡過平穩,傷后又發生了早期敗血癥等別扭的詞句我們卻都信以為然了。這種認識的錯誤是沒有把燒傷休克期當作疾病的一個過程看待,而把休克期誤作一道門坎,只要過了這道坎,就可稱之取得了一個勝利,全然沒有想到除早期之外,還有中期,乃至后期,休克過程對它們所施加的壓力。上邊已說過,休克一旦發生,機體就已經承受了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干擾。由此可知,凡臨床已確診為休克,就可斷定臨床經過并不是平穩的,而完全可以作出休克期渡過不平穩的結論,休克期渡過平穩只能說明由于給予積極地正確治療,使病人免于發生臨床休克,細胞代謝等方面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機體內環境也沒發生明顯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