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畢業論文的格式是如何打印
(空1行)
(二)環境教育與環境問題的關系
1、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環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 study)。當時在學校開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學生通過親身觀察和參與,了解和評價自然環境。到20世紀上葉,人們認識到保護生態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保護運動(conservation movement)在社會中形成,學校教育在自然研究的基礎上引入了自然保護的教育內容,這就是環境教育的萌芽。
(1)國外環境教育的發展歷程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世界人類環境會議”是環境教育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為了響應斯德哥爾摩會議的第96條建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75年頒布了國際環境教育計劃(ieep),其目的是在環境教育領域內,促進經驗和信息的交流、研究和實驗、人員培訓、課程和相應教材的開發及國際合作。1975年,在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召開的國際環境教育會議,通過了《貝爾格萊德憲章:環境教育的全球綱領》。該憲章根據環境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環境教育是“進一步認識和關心經濟、社會、政治和生態在城鄉地區的相互依賴性;為每一個人提供獲得保護環境的知識和價值觀、態度、責任感和技能;創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行為的新模式。”此后,《貝爾格萊德憲章》成為世界各國制定環境教育綱要與章程的重要依據之一。
而環境教育的普及對環境相關法律的立法、執法都可起到相當大的輔助作用。大力開展環境教育,使環境意識特別是環境保護法律意識深入人心,使人們認識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可以涉及到每個人切身利益和法律責任、社會責任的問題,認識到環境問題和法律責任的關系,更好地使環境保護法律成為預防環境問題發生的利劍,這樣可以達到依法治理環境和人們自覺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國環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當一種社會關系需要用立法來調整,說明這種社會關系的重要性。中國環境教育專門立法是否必要,則完全取決于以下前提:(1)環境教育的重要性;(2)環境教育立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
五、結 論
21世紀是環境世紀,公眾的環境意識通過環境教育來建立。根據我國人口多,地區經濟水平差異大,公民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現狀,要使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實現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盡早達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和諧社會,通過立法機關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教育法》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
希望對促進我國環境教育法律體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空一行)
參 考 文 獻
(空一行)
[1] 祝懷新,徐輝 《國際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張坤民等 《可持續發展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3
[3] 汪勁 《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環境立法目的論》,北京:法律出版社,.1
[4] 勞凱聲 《教育法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5] 由圣宏 《環境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6] 史萬兵 《環境教育的基礎理論研究》,《環境教育》,1998(4)
指
導
教
師
評
語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