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要注意短和精
“開門見山”是使公文寫得集中、精煉、明快的基本技法之一。“開門見山法”又叫“倒懸法”,其特點是先論點、后論據(jù),即從公文的開始,就把結(jié)果、結(jié)論、目的提出來,然后再講過程、情況、理由。這種技法,不僅公文一開頭要用,而且凡有若干層次或段落的公文,在每個層次或段落也要使用。如果只在公文開頭用,而每個大的層次或段落卻如“十月懷胎”,經(jīng)過一個很長的過程才出現(xiàn)結(jié)果,這樣,公文開頭的“開門見山”效果也會大為遜色。
第三,力求干明葉茂,切忌十干一葉
相傳北宋詩人王琪,年輕時很自負(fù)。一天,他來到竹園賞玩,但見青竹叢叢,枝葉翠翠,不由得望竹生意寫出一聯(lián):“葉垂千口劍,干聳萬條槍。”寫后仔細(xì)玩味,頗覺得意,便拿給朋友看,得到夸獎后更是自鳴得意,于是將其掛于中堂,并夸下海口:“有能挑剔我一字者,愿以十金相酬。”幾天過去了,竟無一人挑剔;王琪見狀更是神氣萬分。誰知到了第八天晚上,蘇東坡突然前來串門,看完此聯(lián)后沉吟不語。王故作謙遜地說:“久仰尊師大名,如雷貫耳。晚生誠望指教一二。”蘇軾開門見山地說:“好雖好也,十干一葉。”王琪一聽,瞠目結(jié)舌,羞愧地摘下了對聯(lián)。“十干一葉”的故事雖系傳說,但蘇東坡的批評卻發(fā)人深省。
今天,在公文寫作中,仍然不乏那種空講道理、空提任務(wù)、空表決心、空下結(jié)論的文稿。類似有干無葉或干多葉少,使人看來干癟無味,不著頭腦。所以寫作公文一定要處理好“干”與“葉”的關(guān)系,做到干明,即主旨明確,脈胳清晰:葉茂,即有血有肉,富有生機(jī)。這種“葉”,應(yīng)是充分顯示活力的綠葉,要對所占有的材料,無論是整體材料、典型材料、背景材料和對比材料,都下一番精心篩選、裁剪、搭配、裝點的功夫。切忌羅列現(xiàn)象,開中藥鋪。如能這樣,即可消除“十干一葉”之弊,達(dá)到“干明葉茂”之效。
第四,力求語言簡明樸實,切忌種種套話
在一些基層單位的公文中,令人頭痛的是套話太多。如象泛濫成災(zāi)的“在……下”,層出不窮的“結(jié)合”,沒完沒了的“依據(jù)”。言過其實的“親自”,屢見不鮮的“大力”、“狠抓”、“認(rèn)真”、“十分”……。某刊物上曾有這樣一則關(guān)于某電站施工指揮部工程進(jìn)度簡報的《報道》的笑話:“在張指揮長的親自帶領(lǐng)下,整個工地?zé)峄鸪欤M(jìn)度加快。工程師、技術(shù)員親自下工地,攪拌工親自攪拌灰漿,澆注工親自澆灌壩基,駕駛員親自運(yùn)送物資,炊事員親自炒菜做飯,并將熱騰騰的飯菜親自送到工地……。”此雖是笑料,但在實際中類似的贅語常不乏其例。
莎士比亞曾說:“摹擬算得了什么,獵犬也會追隨它的主人,猴子也會效法它的飼養(yǎng)者,馬兒也會聽從它的騎師。”鄭板橋也說過:“學(xué)者自當(dāng)樹其幟”。撰寫公文,不可能不參考手頭占有的各種資料,但不能照抄照搬,只能重新“組裝”,尋求文字的最佳組合方式,即自個的東西。公文寫作,就是要下一番這樣的功夫,而不是老在書報、文件、資料堆里打轉(zhuǎn)轉(zhuǎn),爬格子,滿足于照抄照套,盡搞些“童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