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革建議書
第二階段:——建立快速解決問題的團隊(或稱改革小組)。
公司內部的問題點已經積累得過多,且有些管理層觀念保守滯后、沒有奮發上進的動力與激情了,已到了牽一難動全身的程度(這些由于企業文化積淀和股東們內斗所帶來的后遺癥,這不能全怪他們)。這個時候如果大規模要改變或者重塑愿景,或者談一些非常遙遠的未來,大家可能會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所以這個時候,領導者必須要開始積累,積累什么?除了你原擁有的權力之外,還要積累影響力,積累獎懲能力。這個獎懲能力來源于哪里,你要先拆掉障礙,讓這個組織運作起來開始順暢,所以診斷以后第二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若我們一開始便談到了公司未來三年、五年的遠景,要進入世界500強要怎樣怎樣的業績,可是你若去問底下車間的人員,他們說:沒有用了,告訴你吧!這個車間里面的那個水龍頭壞了,反映了三個月都沒修好,談什么世界500強。若這種最切實際的問題都沒解決好,是不行的。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士氣非常地低落,這個時候要讓大家感覺到,公司有誠意,很重要的就是要把問題快速解決。
1、 由行政總裁辦公室成立一個改革小組;
2、 每一周做一次深刻的會談;
3、 邀請所有自愿參加的人,不用強迫,要有意愿改善公司的人都可以來提有建議性的意見;
4、 將所得出大大小小的意見,整理列表出來,然后運用改革小組的權力,能夠快速拍板、快速解決一些事情。
總結:這個階段是要積累高層團隊在整個公司的影響力和向心力,讓大家看得出來說:這一回是玩真的了,而且這一次談的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從最近我們最切身的問題來開始解決,所以在這里,我們必須建立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這些我們首先從一些基層小問題做起,能夠快速解決的盡快排除掉。那么,在解決問題當中,如果不能立刻解決的,我們必須在下一周內,利用公司的任何公告欄、內聯網或者可以傳播信息的渠道上告訴大家:哪一些事情還沒有解決,原因是什么?這樣的話大家就可以清楚到,現在公司正在快速處理這些問題當中。這個階段如果處理得漂亮,職/員工就開始積累了一些信心。
第三階段:——建立運作系統:即建立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系統。
如果沒有辦法整套地開始操作,先把各個部門里面的職責范疇、管理項目,權限劃分,及各生產部門的工序標準先制定好,讓這個部門內要做的一些事情能夠快速有序地運作。但處理問題千萬不能一下操之過急,解決事情要分先后緩急,現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先解決緊急的大部分問題,一般緊急問題大部分是事后的;到了第二步,是開始解決事中的問題,就是現在所發生的問題,現在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那就可以避免發生未來遺留的問題;接下來第三步,就是堅持落實執行。是建立一個快速運作,能夠讓命令下去、能夠讓每一個部門按作業流程去做該做的事情,并做到位的流程系統。
第四階段:——建立共同愿景。
公司的一層到二層的高層團隊一起擬定未來的發展計劃,經過一番市場考察和結合本公司的實力分析,制定出一系列的計劃項目與方案,把它形成書面化形式,大家朝這個計劃為目標共同作出努力。
計劃方案可圍繞三個問題去設想:
1、 下一階段怎樣改造?
2、 希望改到什么程度?
3、 希望最終呈現什么結果?
第五階段:——調整公司組織架構。
按照未來的愿景計劃與目標,組織架構怎樣調整呢?
1、 共同討論:經過前三個階段后積累了影響力和信心作為推動力。
2、 找出誰真正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誰是支持公司改革者的人?
4、 把有能力的人整合到核心團隊來或安在各部門重要的崗位上。
5、 有能力有意愿的人,讓他們當改革的主力;
6、 有意愿沒有能力的人,看是否有再培訓的機會,如果他們有意愿學,也有潛力,讓他們再加于培訓,讓他們變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
7、 有能力沒有意愿的人,可能是過去遺留下來的受到挫折、創傷,理論上這種人經過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時候,都已經加強了這種動力,萬一他的意愿還沒有拉高,必須一一去做深度的會談,會談后如果可以解決就把他們拉入到有意愿有能力的隊伍中,萬一不能只好作其他的安排。
8、 沒有能力也根本沒有意愿的人,那么只好作忍痛放棄了,絕不能讓這種人留在公司影響其他人的士氣。
總結:國內一些企業家在“人員流程”上的缺失表現為:1不具備挑選人才的能力;2缺乏對人才的信任;3不注重也不開發他們的價值(沒有價值,也不拿掉)。如當我們在作組織架構調整時,主要是找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去。當然,在做組織調整之前,必須規劃公司必要的人力資源,這點比任何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