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黑板報的資料(通用3篇)
關于清明節黑板報的資料 篇1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這個節日是后人用來懷念先祖,祭祀先人的日子,大多數孝子賢孫都會到墳地、火化廠或骨灰庵施行祭拜儀式,以寄托對列祖列宗的一片哀思、紀念和緬懷之情。
清明節禁忌1、黑氣運低
掃墓當日早晨,洗臉清面時,照鏡子若發現額頭有烏黑起色,表示運勢低迷,盡量避免掃墓,若一定要去,可攜帶開光護身物品(如:護身符等),以作化解。
清明節禁忌2、食齋禁葷
掃墓當日早晨起身至到達掃墓地點,盡量食用素食,衣著整齊素嚴,以示對先人禮貌和尊重。
清明節禁忌3、注意安全
焚燒紙錢,置放供品,應注意防火,確保安全,物品盡量自己攜帶,避免購買祭祀地點附近的小販兜售器物。若由于攜帶不便,不得不購買,應提前準備零鈔,將少額現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額現金置里側,避免被小偷扒竊。
清明節禁忌4、擇日祭掃
盡量避免雙休日或其他掃墓高峰時段,蓋因如今市民私家車增多,高峰祭掃,會因交通擁堵為出行帶來麻煩,可選擇乘坐各類公共交通工具,或將掃墓時間拉長(早出晚歸)或錯開重點時段,以緩解人多車多給道路交通帶來的壓力。
清明節禁忌5、隨時清點
無論是到達祭祀地點,還是離開,都要養成清點隨身攜帶物品的好習慣,以免貴重物品無意丟失,集體祭祀應隨時清點人數,特別是攜帶小孩的家長更應照顧好孩子,以免小孩因玩耍走失。
清明節禁忌6、忌偏僻地
不要去太偏僻,人煙罕至的地方祭祀,依照常走的路線進行形成規劃,切勿在偏僻地方長時間逗留,確保自身安全。
清明節禁忌7、勿擾他靈
墓地為陰靈安居之所,切忌嬉笑怒罵,污言*語,亂跑亂斗,隨處小解,路遇其他墳冢,切忌用腳去蹬踏碰踹墓碑,不亂動其他墓碑祭祀物品,無疑碰到,應誠心誦念“對不起,打擾了”,墓地范圍要內維恭維謹,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以免打擾得罪其他陰靈。
清明節禁忌8、祭祀時間
掃墓時間盡量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天未亮或傍晚時分,不利掃墓人,應盡量避免掃墓,上午十點至下午三點之間通常為掃墓時段。
清明節禁忌9、清整墓地
面對先人墓地,需好好清理雜草,增添松土,整理周遭環境,使得墓地外觀飽滿而整潔,同時心中默默祈禱,寄托希望于九泉之下,祈求先祖保有后代富貴昌盛。
清明節禁忌10、忌孕婦掃墓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后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關于清明節黑板報的資料 篇2
1、如果我的祝愿,能驅除你的煩惱,那么,就讓它隨這溫馨的春風,吹進你的心谷吧!清明和風吹,愿溫暖你,愿你快樂!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清明節了,緬懷已逝先人,掃掃墓,燒燒紙;關愛周圍親朋,多走動,常聯系。祝你清明節快樂!
3、人間四月芳菲天,細雨點灑在花前,緬懷故人最清明,點點滴滴都是情,短信翻山又越嶺,帶著我的思念去踏青,祝你清明節快樂!
4、清明又至,暮春之余。乍暖還寒,不要穿單衣過早,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清明節,關愛生命,快樂生活。
5、清明小長假,踏青游天下:出去走一走,散去煩與憂;出去逛一逛,身體健又壯;出去看一看,快樂無極限。祝清明節幸福快樂永遠!
6、清明節到了,細雨紛紛下,祝福伴著細雨寄給你;春風輕輕吹,吉祥隨著春風郵給你。清明節,祝健康幸福又如意、生活甜蜜開心伴。
7、又到清明節,祝福要及時。湯壺老酒,朋友聚首,備上佳肴,思念久久,獻上花束,故人依舊,送份問候,友誼不會走。祝友幸福永久。
8、清明節氣養生很重要,高血壓發病應記牢,眩暈頭痛情致易失調,減少甜食的攝入,輕柔鍛煉不負重,水果蔬菜常伴隨,低鹽低脂是良藥!
9、清明時節春意濃,梨花帶雨相思情,風箏飛上青云天,人倚秋千笑心間,戶外踏春愜意游,發條短信問你好,祝清明節合家愉快,事事如意。
10、轉眼的功夫,又到了清明節,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愿每一個人都能快樂的活著,愿一切的一切都會過去,愿所有的好運都會到來
11、又到清明雨紛飛,心中默默傷;路上行人欲斷魂,心中凄涼涼。清明節到了,記得回鄉為逝去的親人奉上一束白菊花,寄托您對親人的哀思!
12、有問候的春天更加溫暖,有人關心的節日更加溫情,又到清明,溫馨的感覺心知道,隨著手機的震響,美好的祝愿為你送到:愿你幸福安康!
13、緬懷過去,把傷痛變成珍貴的收藏。思念故人,把哀思化為美好的回憶。祝福朋友,把你的幸福當作我的快樂。清明節至,祝你幸福安康。
14、清明節來到,掃墓不可少,祭奠祖先,人人到,做個孝子孫,倍倍顯得親,永遠不忘懷,齊心去祭拜,清明踏青后,朋友去郊游,一起樂悠悠。
15、清明節掃墓忙,祖先墓前清掃自己,掃去一身晦氣運氣好;掃去憂愁無煩惱;掃去貧苦財富長;掃去疾病身體康;掃去霉運幸福長。清明節快樂!
16、清明清風綠江岸,踏春踏青轉一轉。美麗春色藏心間,放飛風箏煩惱散。祭祖出游兩相便,莫忘傳統多祈愿。濃濃情懷濃濃現,淡淡問候淡淡念。
關于清明節黑板報的資料 篇3
1、清明節融合寒食節習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原始社會,先民們鉆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
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墳丘標志,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后來在挖墓坑時還筑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托。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于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鑒于民間寒食、清明并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于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蕩秋千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2、清明節融合上巳節習俗
清明節后來還吸收了另外一個較早出現的節日—上巳節的內容。上巳節古時在農歷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游黃河。”即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
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游樂的活動。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吧。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于踏青游樂僅僅在清明舉行一次,誠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3、清明節后續發展
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于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并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
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