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中驚蟄時節的養生食譜
可能你知道在驚蟄時節的時候應該吃什么食物,但是你或許煩惱不知道怎么做,今天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驚蟄養生食譜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驚蟄時節養生食譜
(一)帶魚春筍湯
原料
帶魚1條、春筍2只、咸肉130克、黑木耳16克、黃酒2大匙、紅椒1/2只、大蔥1根、生姜4片、蒜1/2只、鹽適量。
做法
1、帶魚洗凈,切成6厘米的長條狀;
2、咸肉清洗,切薄片,黑木耳用溫水泡發后清洗干凈,大蔥斜切3公分的小段;
3、春筍去殼清洗后斜切成片;
4、鐵鍋預熱后放油,下帶魚塊小火煎至兩面微黃鏟起;
5、另起油鍋,放蔥段、蒜頭、姜片微煸成金黃色,倒入咸肉煸炒后加黃酒;
6、加入煎好的帶魚和春筍、黑木耳和紅椒;
7、倒入熱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20分鐘左右,湯色呈奶白后下鹽調味即可。
(二)芙蓉燴蜆肉
原料:
蜆子肉200克、草雞蛋3只、韭菜50克、生姜4片、清水300ml、鹽適量。
做法:
1、蜆子肉去除灰色的腮,清洗干凈;
2、韭菜擇洗干凈,瀝干水分,切小段;
3、雞蛋打入碗中,均勻打散,加入韭菜拌勻;
4、鍋內放入清水和姜絲燒開,倒入蛋液,等蛋液稍微凝結再輕輕攪拌開,放入蜆子肉,小火煮5-8分鐘,調入適量的鹽起鍋。
(三)蠔香菠菜塔
驚蟄養生食譜原料
菠菜150克、雞蛋一個、芝麻香油5ml、蠔油10克、鹽1克(鍋中焯菜用的油5ml,鹽1克)。
驚蟄養生食譜做法
1、準備材料,將菠菜在自來水下清洗干凈,雞蛋一個打散在碗中備用;
2、鍋中抹少許油,倒入打散的雞蛋攤成蛋皮;
3、將蛋皮切成碎粒備用;
4、鍋中放少許水,油,和鹽,水煮開后,將菠菜倒入,焯水30秒鐘;
5、取出菠菜放入冷開水中變涼;
6、再將變涼的菠菜切成碎末;
7、將菠菜末,雞蛋末,加入鹽,芝麻香油,和蠔油攪拌均勻;
8、倒入模具中定型即可。
(四)薺菜魚卷
原料
黃魚750克,養菜20克,革養25克,豬肥肉絲30克,蔥10克,姜15克,雞蛋清15克,紹酒15克,芝麻油10克,淀粉50克,花生油200克,花椒10克,精鹽5克
做法
1、魚肉、豬肥肉膘切成長3.5厘米、寬厚均0.3厘米的絲。荸薺去皮后切細絲。
2、薺菜洗凈,放入開水中一汆,再放入冷水中晾涼后,取出擠干水分切開末。
3、將以上原料放入盛器中,加入蔥末、姜末、雞蛋清、紹酒、芝麻油、濕淀粉、精鹽、用筷子攪成餡。
4、雞蛋清加濕淀粉調成蛋清糊待用。油皮去硬皮成兩塊,平鋪在案板上,放入餡卷成直徑1.6厘米的卷,用蛋清粘住油皮卷的邊。
5、將魚切成3.3厘米的段。用面粉、發酵粉和清水調成糊。
6、炒鍋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七成熱(約175℃),時,將魚卷蘸勻面糊,逐而投入油內炸至金黃色即成。外帶花椒鹽碟上桌。
驚蟄養生粥食譜
1、驚蟄養生粥之淡菜粳米粥
做法:淡菜50克,粳米150克。將淡菜洗凈,粳米除去雜質,洗凈。將淡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開,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鐘,待粥熟后即成。
功效:淡菜是補肝腎、益精血、消癭瘤的重要食物。淡菜與粳米做粥以粳米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加以淡菜補肝益腎之力,故可補五臟,適宜春季養生食用。
2、驚蟄養生粥之豬肝瘦肉枸杞葉粥
做法:大米150克,豬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葉150克,姜絲3g。枸杞葉擇洗干凈,豬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許生粉腌制5分鐘;大米淘洗干凈,鍋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燒開后,加幾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騰后改用小火熬制20分鐘。改大火放入姜絲、豬肝、瘦肉,再倒入枸杞葉,煮滾兩分鐘,加入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枸杞補養肝腎、益精明目。豬肝有護肝、養血、明目的作用。瘦豬肉有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作用。本粥養肝陰,清肝熱。用于肝陰不足,癥見視物不清,或風熱目赤、眼澀流淚,亦可用于夜盲癥、眼結膜炎、視力減退等屬肝陰不足、肝經有熱者。
3、驚蟄養生粥之生姜粥
做法:鮮生姜6克,紅棗2枚,粳米(或糯米)100克。將生姜洗凈,切片,紅棗洗凈,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凈,一同放入鍋內,加水,置于大火上燒沸,再改用小火煮熟即成。
功效:這道粥暖脾胃,散風寒。但生姜不能用食過多,以免口干、喉痛、便秘等癥出現。另外外感風熱、暑熱實邪、陰虛內熱者忌食用。
4、驚蟄養生粥之山藥玉米粉粥
做法:山藥粉15克,粳米100克,玉米粉15克。將粳米淘洗干凈,下鍋煮粥,同時把玉米粉、山藥粉用冷水調和,待粥將成時,加入山藥、玉米粉,再略煮即成。
功效:有健脾補氣的功效。
5、驚蟄養生粥之菠菜粥
做法: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取新鮮連根菠菜,洗凈后用手撕開。粳米淘凈,加水煮粥至米爛湯稠,臨熟放入菠菜,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菠菜粥具有補血、止血、和血、潤腸的效用。適宜于缺鐵性貧血、衄血、便血、壞血病以及大便澀滯不通等癥的食療。
6、驚蟄養生粥之小米山藥紅棗粥
做法:取小米100克,山藥70克,紅棗10枚,白砂糖15克。將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將紅棗用清水泡脹、去核;將山藥去皮、切成小塊。然后將準備好的紅棗和山藥塊放入用白砂糖調成的糖水中腌制30分鐘。最后將小米、山藥塊、紅棗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一起熬煮至小米爛熟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性微溫,有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山藥不熱不燥、性味平和,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大棗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對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疲乏無力、心悸失眠等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將小米、山藥、紅棗一起熬粥食用,可以達到補中益氣、養肝的作用。
7、驚蟄養生粥之芹菜粥
做法:芹菜40克,粳米50克,蔥白5克,花生油、鹽、味精若干。將芹菜洗凈去根。鍋中倒入花生油燒熱,爆蔥,添入水、米、鹽,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調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熱涼血,化濕,利大小便。平素脾腎陽虛者不宜食用。
驚蟄養生方法
驚蟄節氣前后,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冷空氣尚顯余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開始增多,北方干燥多風。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
驚蟄節氣雖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驚蟄后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所以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留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后,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因為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容易出現“春困”。《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
”意思是說,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
因此,驚蟄季節要少吃酸,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濕、健脾補益作用的湯水或食療粥來增強體質,如大棗粥、山藥粥、莧菜頭云苓鯽魚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