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實施方案
7、切實開展外來務工人員文明素質教育活動。要開展對外來務工人員遵守市民文明規范和“我為第二故鄉做貢獻”的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從6月初全面開始,貫穿全年始終。此項活動由外來人口辦公室牽頭,會同辦事處組織實施。市外來人口辦公室于5月30日前將教育方案報市文明辦。市勞動局要會同市外來人口辦公室在外來務工人員中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開展提升勞動技能和自主創業能力的教育培訓活動。市勞動局于5月30日前將活動方案報送市文明辦。
8、由民政、公安等部門按照國務院《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協調配合做好對沿街乞討流浪人員的返程工作,加強對這部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7月底前完成此項工作。
9、切實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針對未成年人實際開展普及法律知識、綠色上網、環境保護、安全自救、健康衛生和禁煙禁毒知識進校園活動。在寒暑假期間開展內容豐富的小公民道德行動系列實踐活動。舉辦“我為文明進一言”有獎征文活動,獲獎作品將在《滿洲里報》刊登。以上活動由教育局牽頭,結合《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按照學校、社會、家庭聯動的原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未成年人文明素質教育活動方案,5月30日前將方案報市文明辦;暑假期間,由市教育局、武裝部、團市委聯合舉辦少年軍校,鍛煉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增長課外活動知識。由教育局牽頭制定方案,6月底前將活動方案報送市文明辦。
10、開展文學藝術進校園活動。組織我市部分有成就的文學藝術作者深入校園采風,寫出適合校園生活的文學藝術作品。組織學生開展創作健康向上的童謠、歌謠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講解文學藝術常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此項活動由市文聯組織實施,活動方案5月30日前報市文明辦。
11、發揮市民學校的主陣地作用,開展市民文明素質培訓。辦事處要積極開展整頓和規范轄區內的市民學校工作,進一步完善市民學校的各項制度建設,從6月份開始,每月至少舉辦一期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質、規范市民文明禮儀行為,反對封建迷信思想等內容的學習培訓班,每期學習班不少于2天,力爭使社區居民的培訓教育覆蓋率達到100%。各辦事處要將市民學校學習培訓工作安排于5月30日前報市文明辦。
12、以行業職工和在校學生為重點,舉辦市民文明禮儀培訓班。此項工作由市文聯牽頭在我市接待淡季深入各行業、社區、學校進行培訓教育。實施方案要在5月30日之前上報市文明辦。
13、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開展群眾性文體系列教育活動。6月30日前由文體廣電局負責組建市民合唱團,同時指導有條件的單位、社區成立業余藝術學校,對單位職工、社區居民開展藝術教育。工會、文聯負責組建職工藝術團。從7月至10月由文聯牽頭會同婦聯、文體廣電局、報社開展歌詠、詩詠活動周,電影、攝影活動周,健身、健美活動周,家庭才藝展示活動周,群眾藝術展演周等系列文體活動。文體廣電局、工會和文聯要將工作方案于5月30日前報市文明辦。
14、以社區為單位開展學習文明禮儀,做文明市民為主題的競賽活動。9月15日,由市文明辦牽頭會同教育局、文體廣電局、團市委、工會、婦聯等部門舉辦有關文明禮儀知識的競賽活動,發放試題,通過預賽、復賽層層篩選,確定參賽隊,最后參加電視決賽。活動方案于5月30制定完畢。
15、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比和“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由市婦聯及各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開展道德知識進家庭、法律知識進家庭、文體活動知識進家庭
、衛生保健知識進家庭、安全防盜知識進家庭和環保知識進家庭的主題活動,年底評選出一批“學習型家庭”。“星級文明家庭”評比活動要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市民群眾的參與熱情。活動方案由市婦聯于5月30日前報市文明辦。
16、深入開展“六進社區”活動。道德、治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六進社區活動分別由文明辦、綜治辦、科技局、文體廣電局、司法局、衛生局負責實施,“六進社區”活動要確定內容、深入實際、突出實效,全面推動市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的深入開展。活動方案于5月30日之前報市文明辦。
17、開展“滿洲里文明之星”和“文明市民”評選活動。由文明辦會同各辦事處負責組織實施。
5月中旬成立評選活動領導小組,制定評選方案,公布評選標準。對每月評選一次的“滿洲里文明之星”,每年評選一次的“文明市民”,在年底統一進行表彰。評選方案在5月30日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