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辦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山東省教研室管理基本規范》、《肥城市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計分辦法》及《王莊鎮教育辦公室關于加強小學工作的考核辦法》等有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三個六”的工作要求,堅持“規范、傳承、嫁接、融合、創新”的工作方針,按照教研室“研究、引領、指導、管理、服務”的職能要求,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實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結合我鎮實際,特制訂本記分辦法。
一、教學質量(400分):
1、每學期末,在教研室的統一指導和協助下,各學校組織對語文、數學、英語 科學、品社(生)學科聯考形式的學業水平測試。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各占90分,科學、品社兩科各占65分;單科成績中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分別占總分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自-xx學年下學期始單科成績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分別占總分的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三十五、百分之三十五,同一年級同一學科按班計算,學校成績等與該校所測試個半個學科分數之和除以該校總科數,上下學期成績各占百分之五十。
2、市質量監測成績按市通報成績計入所監測學校評估,占總成績的百分之六十(240分)。
3、中心小學教學成績納入考核時,在100分制中,單科下降0.25%計算。
二、教研室評估(120分)
(一)、課程實施水平(180分)
1、全面調研(100分)
主要依據《肥城市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記分辦法》《肥城市小學管理規范》等文件,鎮教研室組織評估,每學期組織兩次。
2、專題檢查(80分)
鎮教研室對各校常規管理工作及突出性工作等進行專題檢查,檢查累計記分,最高記80分,均以標準分計算。
(二)、教學研究(450分):
1、校本研修(包括遠程研修)(50分):
教研機構健全,教研制度完善,教研計劃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且落實較好;校本教研活動聚焦課堂教學,定期開展專題明確、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活動,效果明顯,教師認可度高;加強教研組建設,倡樹民主的研究風氣,廣泛開展集體備課、課堂觀察與評價和課例研討、電子備課、“二先二后”課堂教學模式、同課異構、聯片教研等研究活動(30分)。
查看學校教研活動資料及現場。
2、課題研究(90分):
課題研究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立項課題的研究;二是學校或教師把自己的問題提煉成小課題所進行的研究,教科研組織健全、管理規范、資料積累全面、效果明顯、運行正常。
本學年內有批準新立項課題,國家、省、市、縣級每項分別記50分、40分、30分、20分;立項課題經國家、省、市、縣級鑒定通過的,每項分別記40分、35分、30、20分。
以上得分累加除以本單位專任教師人數計算出人均得分,最高單位記90分,其他單位依次折算出最后得分。
3、網絡教研(70分):
建立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師校本培訓機制和專業成長機制。通過省、市、縣網絡教研平臺、校園網、個人博客、qq等,開展資源上傳、跟帖學習、互動交流、專題論壇、自主讀課、磨課等多種形式的網絡教研活動,參與人員廣泛,學習和研討效果明顯(30分)。
在當年度各級舉辦的優秀校園網站評選、教師博客評選等活動中獲一等獎的按國家、省、市、縣、鎮分別計40、30、20、15、10分,二等獎降一等次計分,最低計5分.
4、教研成果(80分):
在國家、省、地、縣教研部門或教科所或其他教育部門經鎮教研室認可組織的教科研論文、成果 (包括教師或學校領導撰寫的教研學術論文,如實驗成果、優秀課例、階段總結、課標解讀、教材分析、教法設計、教學體會、心得感悟、試題研究等)評選中,獲得國家、省、地及縣一等獎的,每篇分別記60分、50分、40、30分,國家、省、市及縣二等獎分別記50分、40分、30、20分;國家、省、地、縣三等獎分別記40分、30分、20分、10分。在國家、省、地、縣專業報刊上發表的每篇記70分、60分、50、40分。
論文必須是通過教研部門推薦獲得的,一切純屬收費性質的論文不予記分,在正式教育教學發表的刊物除外。
得分累加除以本單位專任教師人數,算出單位平均得分。最高單位記80分,其他單位依次折算出最后得分。
5、學校課程開發(70分):
學校有課程開發方案(指南),目標明確,符合學校所在地與學生的實際,內容有特色,上課有時間保證,教學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