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體姿的禮儀
(一)、人類很早就學會觀察動物和人的體態、動作、表情,并探索其中的含義。
體態語言學大師伯德惠斯戴爾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兩人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有65%的信息是通過體態語言來表達的。體態的信息負載量遠遠大于有聲語言,且常常比有聲語言更真實。它們能夠表達有聲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比有聲語言更簡潔生動。
第一、表達真情。
人類在社會交往中,絕對離不開動作與表情。動作和表情在本質上是一種無聲語言,是人際信息傳遞的一種副載體。
在許多場合,當人們有“真不知道說什么好”、“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人們便會借助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張目揚眉、拂袖而去等體姿語言。人們通常用點頭來表示贊美、贊賞、同意;用搖頭表示否定或拒絕;用手舞足蹈表示興奮、高興。俗話說,“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可見,體姿在傳情達意方面的禮儀功能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考察,我們不難發現,體姿語言、表情語言比有聲語言的歷史要悠久得多。在沒有有聲語言和文字以前,人類主要是靠體態語言和面部語言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意的。
在今天的人際交往中,喋喋不休往往使人討厭,默默無聞的行動往往受人歡迎,受人尊重。人際交往不僅要?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小說《歸宿》是這樣塑造了個熱情、穩重、關心人、體貼人的形象的:“只見他和姑媽她們笑臉相迎,姑媽也不介紹,他也不自我介紹,就好象他們之間是熟悉的,搶在姑媽前一步從她手里將旅行包接去,然后又退了一步,讓姑媽和她并肩走在前面,出了檢票口,又趕上一步,走到一輛轎車前打開車門,讓姑媽和她先坐進去,他才上了車,并關上車門,吩咐司機馳向江南飯店,在預定的房間里,點了幾道可口的菜。”在這段描寫中,“他”沒有一句熱忱、體貼、關懷問候之類的話,’但卻真正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許多名人、偉人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中也是善于利用體態、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的行家里手。例如,美國前總統羅斯福能在短短二十分鐘內,作出稀奇、好奇、偽裝的吃驚、真情的關切、擔心、同情、堅定。嬉笑、莊嚴、超絕的魅力等表情和體態變化,美國已故記者根寶在《回憶羅斯福》一書中曾對他那高超的體態語言水平大加贊賞。
第二、簡潔生動
體姿的改變比語言的敘述簡練且迅速。體姿語言、表情比有聲語言的抽象層次要低,比有聲語言要形象,生動。例如,嬰幼兒總是最先,也最容易看懂母親的體語、表情,對母親的有聲語言往往反應遲鈍。即使是成年人,也有類似的情況。當一個人心情好、很興奮的時候,如果他只是用語言說:“我真是太興奮了,簡直興奮極了!”就往往不如他用笑得合不攏嘴、樂不可支的表情給人的知覺生動、形象、準確。像斷線的珠子下掉的淚水一定比他說“我無限悲哀,痛苦極了”而又毫無表情更讓人感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人,比那些自稱“我是最有教養的”,可是體態上卻東倒西歪、不成體統的人更能引起人們的敬重。
體姿語言與有聲語言相比的最大特點是真實性更強。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常會遇到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情況。于是,人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實,只要我們不是停留在聽他們怎么說,而是留心看他們怎么做,不是只注意他們的聲音,而是仔細辨讀他們的體姿語言,我們也會比較容易地把握他們的真實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