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教學設計
【明確】上述例子加點的“之”字的作用都是用來提前賓語,構成“賓語+之+動詞”的結構。例①的正常語序是“其謂斯與”,例②的正常語序是“有何遠?”例③的正常語序是“何必之公山氏也?”
【活動】師生互動,組織課文重點問題——關于“教育方法和原則”的探討。
(孔子的“教學原則與方法”,歷來為學界所重視,為此設計以下教學環節,對孔子教學方法的理論和實踐,試作重點探討。)
【過渡】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本課所選錄的共有15章,主要從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學原則與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
【問題】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蘊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則。
【明確】1.啟發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曰:“不憤[苦思冥想又仍領會不了的樣子]不啟,不悱[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說又不能明確說出來的樣子]不發[啟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同“返”],則不復[再]也。”
【明確】2.討論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語氣助詞,相當于“啊”],素以為絢[即“以素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省略了介詞“于”]素。”曰:“禮后乎[省略了“義”]?”子曰:“起予[我,孔子自稱]者商[子夏姓卜,名商]也,始可與[省略了代詞“汝”]言[討論、討論]詩已矣。”
【明確】3.激勵式教學法
幻燈片:
子謂子貢曰:“女[同“汝”,你]與回也孰[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同“方”,比較]回?回也聞一以[表承接關系,相當于“而”,可不譯]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同意,贊同]女弗如[省略了代詞“之”,代“顏回”]也。”
【明確】4.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幻燈片:
德行[指能實行孝悌、忠恕等道德]: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指善于辭令,能辦理外交]:宰我、子貢。政事[指能從事政治事務]:冉有、季路。文學[指通曉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子游、子夏。
子路問:“聞斯[就]行諸[“之乎”的合音]?”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怎么]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疑惑],敢問。”子曰:“求也退[退縮],故[所以]進[使動用法“使……進”,指鼓勵他大膽干]之;由也兼人[好勇過人],故退[使動用法“使……退”,指給他一些約束]之。”
【問題】對上述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你最欣賞或最有感觸的是哪一點?請說說自己的體會。
【活動】先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各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明確】(一)啟發誘導
孔子提出的啟發誘導包括兩層意思:實行啟發式必須抓住教育的時機,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憤則啟,悱則發);實行啟發式必須有明確的要求,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憤”和“悱”,都是形容學生追求知識的一種急切的心理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問題情境的難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因勢利導,在恰當的時候啟發、指點、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
因是依據、根據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這里指學生;施是實施、實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教誨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相應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實踐中能夠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并且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各得其所,迅速發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夫子教人,各因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