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第一課時)
3.“阿q此后倒得意了許多年”中阿q得意什么?
他得意因為曾經(jīng)受過趙太爺?shù)拇蚨鴵Q來了人們對他的“仿佛格外尊敬”。實際上這是一種可悲的奴相。
4.“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圣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這句話的諷刺意味是什么?
這是正話反說,諷刺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條,又諷刺了無恥的假道學先生們,諷刺了假道學先生的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盜女娼的實質(zhì)。
5.“于是他決計出門求食去了”,這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求食”是動物找食物的用語,可見此時的阿q已經(jīng)十分悲慘,落魄到維持動物一般的生存的地步了。由此可見,趙太爺之流的可惡殘忍之極,因為就是他們把阿q逼到這種地步的。
6.阿q先是對革命黨“深惡而痛絕之”,何以很快又向往革命,要“革這伙媽媽的命”?
阿q身上有著狹隘保守排斥異端的思想,他天生反對變革現(xiàn)實的一切事情,所以他一開始聽到革命時很反感,覺得與他為難,便“深惡痛絕”;可是他身上又有著盲目趨時的特點,加上他對現(xiàn)狀的不滿,尤其自己生活的不痛快,看到舉人老爺這樣怕,所以他自然又向往革命了。這表明他對革命態(tài)度的盲目性,對革命的不理解甚至誤解。
六、延伸閱讀(用投影儀打出)
甲云:“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這是完全自負。
乙云:“外國的物質(zhì)文明雖高,中國的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國的東西,中國都已有過;某種科學,即某子所說的云云”,這兩種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根據(jù)張之洞的格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人物。
丁云:“外國也有叫華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蟲。”這是消極的反抗。
戊云:“中國便是野蠻的好。”又云:“你說中國思想昏亂,那正是我們民族所造成的事業(yè)的結(jié)晶。從祖先昏亂起,直要昏亂到子孫;從過去昏亂起,直要昏亂到未來。……(我們是四萬萬人)你能把我們滅絕么?”這比“丁”更進一層,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惡驕人;至于口氣的強硬,卻很有《水滸》中的牛二的態(tài)度。
——摘自魯迅的《隨感錄》(1918年)
(說明:這五種議論雖然程度不同,但都是“阿q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
●板書設(shè)計
苦難的阿q→扭曲的阿q→風暴前后的阿q→被捕殺的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