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教學設計
作業設計
記敘一位老師上課時的言談舉止等,突出其人物風貌,性格特征。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 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
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
習題解答
一、本文對一次演講中的梁啟超做了精彩生動的描寫。請找出這些描寫的語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與同學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梁啟超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
示例:“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辦事認真,學問和書法的修養都很好。
設題意圖: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說說本文表現梁啟超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是著眼整體把握,要通過全面感知課文的內容才能回答;找課外的精彩描寫語句作評點,也就是加旁批,是微觀的分析,也可以說是揣摩語言。分析性格、氣質,參見“合作探究”,學生不一定回答得全面、完整,只要抓住主要點,答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給課文作旁批,是語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訓練,經過訓練獲得的能力,學生現在和將來都用得上;同時,這也是一項個性化的訓練,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地評點,并與同學交流,這種評點也是一種賞析,是一種間斷的、不成篇的賞析。
如:“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穩健) 氣質(風神瀟灑) 眼神(光芒四射)
再如:“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生動、幽默、有趣、自負、謙遜。
二、作者說:“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文學講話》)你覺得課文是怎樣體現他的這種主張的?你對這種主張有什么看法?
設題意圖:此題意在對文章寫法進行揣摩分析。首先學生要讀懂這些話,它們強調的重點是文章要短不要長,至于文章的深、遠、高等也強調了,但不是強調的重點。作者為了強調自己的主張,用了同義反復的寫法,深就是深刻,遠就是遠大,高就是高雅。這些話是對文章寫法的高度概括,所以學生體會它們并用它們來觀照課文時,要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這就是進行整體把握訓練。
參考答案:課文在體現這種主張的時候,不是泛泛地寫人物的外貌和所謂的性格特點,而是寫出了梁啟超獨特的神采、氣質、修養,一位著名人物活脫脫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由這一次演講看到了梁啟超的政治素質以外的另一方面的素質——學術素質,可以聯想到近代史上起過重大作用的梁啟超的其他事情,聯想到與梁啟超有關的重大事件。這樣的文章不可謂不深刻遠大。另外,作者筆下的梁啟超是一位學問高深又很會演講的學者,可以說具有卓越的才華和高雅的情懷;作者寫文章非常強調“文調”,“文調”就是文章的格調,講格調自然要求高雅,本文寫得精彩,語言活潑生動,用的是純正的白話書面語,又不時地加進文言語句,富有雅趣,這樣的文章不可謂不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