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廣場>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情境,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3、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與“觀察物體”之后進行的,它是對這兩個單元知識的回顧與總結。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嗎? (國慶節)
師:國慶節,不僅我們焦作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慶祝祖國的生日。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二)探索學習
1、提出問題 (出示課件)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么?廣場上都有哪些活動?
生1:我看到節日廣場上空飄著氣球,各種鮮花張開笑臉。
生2:我看到人民在載歌載舞,許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還看到有些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禮。
師: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剛才在看圖時你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的?
生:從上向下(師據生回答板書)
師: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把你觀察到的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寫在書上對應的位置上。請你至少提3個。
(播放音樂。)
2、小組交流,師巡視。
3、集體交流:
(1)(課件出示氣球圖)師:誰提的這個問題?
生: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師據生回答板書)
師:我們剛才提出問題(板書),要想解決,必須(搜集信息)(師據生回答板書)從這幅圖中搜集的信息是——
生:每把有8個,有4把,是4個8。
師:(指正)應該說“4束氣球”,不要說“4把氣球”。
(評析 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用錯的數量詞,規范數學語言。)
(師據生回答板書:每束8個,有4束,4個8)
師:下面我們就該解答問題了,誰會?
生:4×8=32或8×4=32
師小結:剛才我們不公解決了一共有多少個氣球的問題,還總結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大家一起說一遍。
生:看圖——提出問題——搜集信息——解答問題
師:請看大屏幕,加快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反思 不僅教知識,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技能。)
(2)(課件出示花卉展覽圖)
生: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個8,用4×8或8×4來算。
生:不對。只能說圍在外面的花有幾盆。因為方框內的花與外面的花不一樣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說圍方框的花有幾盆,就是4個8,可以用乘法。還可以再問方框內花有幾盆,就是求3個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師:大家討論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大家討論后,進一步明確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寫成乘法。
(反思 學生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驗證,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思維會更有深度,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加強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斷發展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