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廣場
〖教學目標〗
1.培養應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會得出不同的形狀。
〖教材分析〗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與“觀察物體”之后進行的,它是對這兩個單元知識的回顧與總結。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國慶節期間,你們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生1:我和家人到倘甸玩,發現釣魚、游泳的特別多,非常熱鬧。
生2:我們全家出去旅游,一路上我都感到節日的氣氛,我想說:祖國媽媽,您的生日真美麗!
師:國慶節,不僅我們市,全國上下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現在我們一起走進“節日廣場”,再次感受一下節日的喜悅。(板書課題:節日廣場)
(評析由學生感興趣的事說起,引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的話題。學生爭相把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表現欲望非常強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學習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節日廣場”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節日廣場上空飄著氣球,各種鮮花張開笑臉。
生2:我看到人民在載歌載舞,許多游玩的小朋友在拍照。
生3:我還看到有些少先隊員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禮。
師:同學們看到了祖國富強、人民歡慶的景象,那你能根據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問題嗎?請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仔細觀察。
生1:空中有4把氣球,每把有8個,一共有多少個?就是求4個8。4×8=32或8×4=32。一共有32個氣球。
師:(指正)應該說“4束氣球”,不要說“4把氣球”。
(評析 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用錯的數量詞,規范數學語言。)
生2:有多少盆花?也就是求4個8,用4×8或8×4來算。
生3:不對。只能說圍在外面的花有幾盆。因為方框內的花與外面的花不一樣多。要用乘法算,就只能說圍方框的花有幾盆,就是4個8,可以用乘法。還可以再問方框內花有幾盆,就是求3個4,用4×3=12。不能用乘法求全部的花。
師:大家討論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大家討論后,進一步明確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寫成乘法。
(評析學生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驗證,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思維會更有深度,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加強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在合作探索中不斷發展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4:跳舞的有多少人?橫看是3個6,列式6×3=18人,豎看是6個3,列式相同。
生5:我求跳舞的人是用2×9=18,我是把跳舞的人從中間分開,每邊都有藍、黃、紅三種顏色的人。
生6:照相的有幾人?求3個4用乘法。
生7:空中飛的小鳥有幾只?求3個5,列式3×5=15。
生8:紀念碑前有多少少先隊員?2個8,8×2=16。
生9:紀念碑前的鮮花有多少朵?5個6,6×5=30。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發現了這么多的乘法問題,那請你們在課本上找到每個算式相對應的圖畫,把算式寫在旁邊。
(評析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觀察仔細,主動積極,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熟悉的節日場景,使學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計算“相同加數的和”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