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演講
英國一位演講家曾講過,一個好的題目是屬于“怎樣?”“是什么?”“為什么?”三方面。如:《學校怎樣開設演講課》,這屬于“怎樣”的,是解決疑難的題目;《為培養新人而努力》,是屬于“是什么”的,是指出目的和辦法的題目;,指出目的。初學者選題時按這個要求去檢查,題目就容易有吸引力和積極意義。
第二,題目要有適應性。其一,要適應聽眾的實際。即選題考慮聽眾思想修養、文化水平、職業特點、閱歷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其二,要適應自己的身份。即要選擇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專業、知識面接近的題目,因為自己熟悉的東西容易講深講透,容易收到好效果。其三,要適應演講的時間。即是要按規定的時間選擇題目。如果規定的時間長,題目就可大些;時間短,題目就可小些。
第三,題目要有新奇性。只有“新”和“奇”,才能像磁石一樣吸引聽眾。司空見慣、屢見不鮮的事物,人物,人們是不易關注的。比如《我的祖國》、《青春在崗位上閃光》等,人們聽得厭倦了,很難吸引人。不妨看看魯迅的演講題目:《老而不死論》、《偉大的化石》、《老調子已經唱完》、《象牙塔與蝸牛廬》,這樣新奇的題目怎能會不引人呢?
第四,題目要有情感色彩。演講者的演講總是充滿強烈的情感色彩,并把這種強烈的愛憎情感注入到題目里去,從而打動聽眾有一種情感的導向作用和激發作用。如魯迅的《流氓與文學》、馬克.吐溫的《我也是義和團》等,其愛憎情感都是很鮮明的。
第五,題目要有生動性。演講題目生動活潑,就能給人一種親切感、愉悅感。像前面舉的《老而不死論》、《象牙塔與蝸牛廬》等,都非常生動活潑。當然,生動活潑與否主要由主題和內容而定。嚴肅的主題和內容就不宜用活潑的題目,用了反而會沖淡和破壞演講的戰斗性和嚴肅性。
選擇一個好題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錘煉,反復琢磨,久而久之就會找到規律。初學演講者在選擇題目時往往容易犯以下毛病:
1、冗長的題目不僅不醒目,也不易記。如《祖國兒女在為中華騰飛而拼搏》,這個題目就太長了。
2、深奧怪僻,艱澀費解。這樣的題目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自然就失去了聽的興趣。如《我對文明之管窺》、《葡萄與大學生》、《五彩石》等,很晦澀、難怪、別扭。
3、寬泛、不著邊際。如《我自信》、《理想篇》、《責任》等,這樣的題目聽眾根本捕捉不到演講的范圍和內容,也不會愿意聽講。
演講的題目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有一些演講辭的題目是以發表時間、地點或會議名稱而定的。這類演講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且演講者都是某段歷史時期著名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知名人士。這種題目屬于特殊情況,不能和我們的一般演講題目同日而語。
--------------------------------------------------------------------------------
演講的方式
演講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大體有如下四種:照讀式演講、背誦式演講、提綱式演講、即興式演講。
1 照讀式演講,亦稱讀稿式演講。
演講者拿著事先寫好的演講稿,走上講臺,逐字逐句地向聽眾宣讀一遍。其內容經過慎重考慮,語言經過反復推敲,結構經過精心安排,話講得鄭重。它比較適合于在重要而嚴肅的場合運用。如各級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等大會報告、紀念重大節日的領導人講話、外勻部的聲明等。它的缺點是照本宣科,影響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思想感珠交流。據說,在英國下院,照本宣讀演講被認為是愚蠢的表現。在我國,一般場合采用這種演講方式也不受聽眾歡迎。
2 背誦式演講,亦稱脫稿演講。
演講者事先寫好演講稿,反復照背,背熟后上講臺,脫稿向聽眾演講。這種演講方式比較適合于演講比賽和初學演講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和培養演講者的演講能力。其缺點是不便于演講者臨場發揮,使聽眾覺得矯揉造作,一旦忘詞,就難以繼續,往往要當場出丑。據說,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有一次因背不出講稿而栽倒在講臺上。所以,運用這種演講方式,必須做好充分準備,語言盡量口語化,表達自然,切忌表演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