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學德育論文范文
1、化靜為動,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動由于受到教室這個特定環境的制約,教師所能選擇的課堂活動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課又陷入了“說說”、“議議”、“評一評”、“演演”的新俗套。為幫助學生感受到成長道理上家人濃濃的關愛,設計請你計算一下“這么多年來,爸爸媽媽為你做的飯菜有多少斤?”“這么多年來,爸媽每天叮囑你說了多少遍?”“請你計算一下,這么多年來,爸媽等你放學時間有多長?”“愛有幾斤”?讓學生動動筆先做一個書面調查和統計,就可以讓“靜態”的課堂動起來,做到靜中有動,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去“做”,盡可能讓學生開展最具動感的、全身的活動。
2、以虛促實,為抽象概念賦予具體內容作為人文性學科,品德課程中的很多內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個性、文化等精神性的東西,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一定距離。對此教師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體化,通過具體話動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接。本文“父母的愛無法計算。”“因為我有時吃得多,有時吃得少,我想吃什么、愛吃什么。爸爸媽媽都會想辦法給我做。”“愛很重很重。很沉很沉。”這些看似容易卻無法回答的問題,卻最能反映父母的愛的“厚實”,使學生對父母的愛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3、以小見大,根植生活瑣事深入情感“回歸生活世界”是品德課程的核心理念。生活處處是小事,從小事最能見真情。小事也往往最容易被學生所忽視。引導他們從關注身邊的最尋常、最普通的真實小事“爸爸媽媽為你做的飯菜。”“父母接送你上學回家”,根植于這些親歷親為的生活瑣事,學生從“隨便說說”到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他們真正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當這種真愛深入孩子的心靈時,我們就無需擔心,他們現在以及將來是否會對父母、對同伴、對社會、對祖國乃至世界充滿著愛。
三、趣味化的課堂,活動中自主感悟
“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洛克)游戲、扮演、各種競賽……在這些感性活動中,兒童們的身體、各種感官、各種心理因素都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之中,滿足了其好動的天性。作為“活動型綜合課程”的品德與生話課程正是體現了這種理念。
教學片段:讓愛做主
師:請大家根據課前調查記錄來說說,爸爸媽媽每天都在為你做些什么呢?
生1:早晨上學,媽媽為我背書包;晚上,媽媽還教我做作業。
生2:星期天,我還在睡懶覺呢,媽媽已經為我燒好了熱騰騰的雞蛋面,后來又陪我去商店買鞋,下午還陪我上公園玩。
師:這些同學觀察得真細致,可是,我也發現有些同學的調查表填得很筒單。是不是調查工作做得不夠認真呢?
生3:不是的,我媽媽平時上班挺忙,很多事情都讓我自己做。
生4:我媽媽也是。她說我都快十歲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師:那么,是不是父母為我們做的事越多,就說明他們越疼愛自己呢?(生有的搖頭,有的點頭)看來觀點不一樣哦,不如我們開展一次小小的辯論賽吧。
學生按不同的觀點調整了座位,分成正反兩方進行預備討論,并進行正反討論。
師:是的,父母的愛無所不在,無處不在,比山還高,不水還深,實在無法計算。同學們,你們可曾發現——(課件演示,師生共同朗誦一首小詩《父母的愛》
師:同學們,我們就在這愛的包圍中,一天天長大起來。此時此刻,大家想對自己的父母說些什么嗎?(背景音樂《感謝你》響起,課堂上鴉雀無聲。十幾秒過后,終于有一位女生舉起了手)
女生甲:我想說:“媽媽,謝謝你!(說完便哽咽起來。教室里依然沉默,教師環顧四周,用眼神鼓勵一名男生發言)
男生乙說:媽媽,我愛你!
(教室里特別安靜,同學們誰都不愿說話,眼睛里都含者淚水)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說出自己最想說的話,好嗎?
(所有的同學都點點頭,慢慢地閉上了眼睛)
師(聲音微微顫抖):同學們,你們的真情很讓老師感動。我們都愛自己的父母,這不需要過多的言語來表達,可是,愛卻需要行動(演示課件:出現字幕“愛需要行動”)你們用什么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是的,我們并不需要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平常的一點一滴,恰恰可以表達最真摯動人的愛!同學們,我為你們感到高興,感到驕傲。在此,我想把兩張賀卡轉送給你們的父母,能幫老師完成這個心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