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戰略性競爭
對中防范
中日矛盾大而言之可分作兩類:一是力量對比、形勢變化、政策調整造成的戰略與利益沖突。“9·7”事件實際就說明中日矛盾的焦點已經從小泉時代的歷史觀沖突轉移到現實問題上,中日之間戰略性競爭的一面進一步凸顯。二是由各種背景堆積而成的“心理問題”。它和現實利害沖突相互激發、同步升級,而缺乏政治、戰略互信是問題的核心。
譬如,在中國購買日本國債問題上,無論是增持還是減持,都會招致日本國內的多方議論,懷疑中方“動機不良”。以中國gdp超日為標志,兩國力量對比目前處于“錯肩”階段,日本對華戰略心態微妙,猜忌心理將使兩國之間問題的處理更加復雜。
上述背景下,xx年日本對華政策及中日關系的兩面性將持續增強。中日合作特別是經貿領域的合作關系近年來長足發展,已到了“無法為第三方所替代”的深度合作階段。對加強日中經濟合作,民主黨內無論是知華派的經濟財政大臣海江田萬里、還是對華強硬的外相前原誠司,也都存在共識。然后,中日關系合作性的上升并未導致其競爭性的削弱,合作所帶來的巨額商業利益并未及時有效轉化為政治互信、戰略互信,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作為民主黨對華兩面政策的結果,xx年安全對抗將成為中日矛盾最突出的部分。近日,日本政府正式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并確定了未來五年的中期防御力整備計劃。大綱中首次寫入有關重視“動態防御”的構想,并強調加強日本西南海域防御,同時明確提出“應對中國,加強防御”。
新防衛大綱毫不隱諱地將重點放在了中國,明確提出在增強日本西南海域?辗烙耐瑫r,在日本的離島部署陸上自衛隊。作為民主黨防務政策的“新概念”,重視情報搜集和“警戒監視”中國海軍的“動態防御力”構想也被首次寫入大綱。為應對中國海軍在東海的“頻繁活動”,大綱規定海上自衛隊潛艇數量由16艘增至22艘,以提高在西南海域的“監視能力”;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的戰斗機團由1個師團增加為2個師團,預防別國戰機對侵犯日本領空;在距中國最近的沖繩縣與那國島部署“沿岸監視隊”,在相關地區部署陸基反艦導彈。
值得關注的是新大綱對“中國問題”的定性。xx年版大綱稱中國的軍力崛起“令人憂慮”,而新大綱則明確提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憂慮事項”。防衛計劃大綱是日本安全防務政策的指導性文件,但這次似乎也給對華外交定了調,專門提出日本要聯合擁有“共同價值觀”的韓國、澳大利亞、東盟有關成員國及印度,在與中國存在爭議的問題上,對中國采取“堅定姿態”。
不難預見,由于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的出臺,中日關系將走向新一輪緊張,重歸穩定發展任重而道遠。
上文是戰略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