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我國財政審計的發展狀況
(三)審計方法落后。
由于查賬手段弱化,所以導致審計很難向深層次的發展,原因主要在于現行的財政審計監督工作方式仍是走其老路線,存在諸多問題,對事前事中的控制較少,以致查處出較多問題,不僅平常很少進行對其自己的分析與評價,而且往往僅運用手工操作的方法進行查賬,很少運用信息系統科學審查的方法的進行審查,財稅部門缺少高水平財務電算化人才,導致審計部門幾乎不具備微機查賬能力,尤其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建設以及軟件的開發應用方面相對滯后,上述都是現行的財政審計監督所存在的問題。致使審計監督質量差,很難看出其監督的成效。
(四)審計人員素質較低。
作為具體實施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他們的素質高低和能力大小都對審計工作有著直接地影響。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首先是審計人員在知識和技術三國都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滿足于對當前情況地解釋,而在提建議和進行疑難分析方面都缺乏有開拓性的建議。其次是一些審計人員為達到個人目的,在審計工作中沒有持有公正和中立的態度。中國論文服務網創辦伊始,致力于為各行各業職稱評定客戶提供審計管理論文下載、財政管理論文快速發表、職稱論文發表快速寫作論文寫作指導等服務。
四、深化財政審計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財政審計的獨立性。
當前最大的困惑在于地方審計在執法力度上和獨立方面受困于體制,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因此,要充分發揮地方審計部門的職能與作用,必須通過改革政府機構設置架構,理順地方審計管理體制。為此財政審計應采取了審計署派駐機構和地方審計機構混合編組的形式。由于審計署特派機構相對獨立的地位。這無疑是強化審計工作獨立性的有力明證,同時也為著手進行強化地方審計機構獨立性的工作提供了經驗,理當成為理順財政審計工作管理體制的一個契機。
另外應該打破傳統的雙重領導體制。國家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體制導致政出多門,嚴重削弱了國家審計的獨立性,往往使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受到種種牽制,甚至無所適從。因此,有效的改革就是統一各級審計機關在行政和業務上的指導權,全都上交給上級審計機關,實行國家審計署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進一步完善立法,對審計機關主要領導人員的任免、任期、升遷和獎懲等,都在有關法規中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加強財政審計法規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財政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后制定頒布了二千多個財政法律、法規和規章,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此,首先應該修改完善《預算法》、《審計法》等法律及相關法規,從法律上明確政府審計在國家預算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審計監督。通過修改法律或作出法律解釋,對相關規定進一步細化,明確審計監督在預算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切實維護財政法規的統一性。對財政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以及在實際工作中所面對的種種關系,要做具體地分析。必須以國家憲法、法律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最后增強財政法規的可操作性。要抓緊制定出臺法規的實施細則,使得在實際工作中能實現有法可依,減少工作中的盲動和無所適從。
(三)完善財政審計的方式。
1.開展專項專題審計
實施重點審計和生化審計內容的有效手段就是開展專項專題審計。在對某個部門和某個領域進行重點審計的同時,對于一些關系到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資金使用較大的重點項目要年年開展審計,解決好在資金使用中的違法、違規問題。要注意在審計的過程中,對某些重點部門中的薄弱環節要加強審計。
2.加大延伸審計力度
當預算執行的審計工作在不斷深入發展的同時,還必須主要到在審計過程中的延伸審計環節。對收支管理的過程進行全面審計時,要堅持在財政收支的框架內,重點清查資金地使用,從資金流向出發,對自己地使用進行檢查,對于可疑的地方要緊抓不放,直到徹底查清。同時,對于級次界限要敢于突破。對部分縣市的延伸檢查要做到每年進行抽查,對省級收入、使用省級專款等方面出現的的違紀違規問題要進行揭露,并監督其加快改正。
(四)多方面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直接關系到財政審計工作效果的好壞。
在當前的形勢下,財政審計人員在學歷構成和能力等方面都遠遠達不到財政審計的要求,缺乏復合型人才,導致在進行審計工作時無法對財政支出是否合理性以及其效益分析提出有用的見解。
新形勢下,要求財政審計人員應具備在審計工作中能堅持原則,不拘私情,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較強的專業素質;有較好的思想理念,有創新意識。在營造學習型審計機關氛圍的同時,還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