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與詩同行方案(通用3篇)
經典的與詩同行方案 篇1
第一次聽詩社的鑒賞課,大家一起彈唱,交流對古詩詞的看法,相處融洽,感覺很溫暖。
很意外地聽師兄提出古詩知識和文化的差別,從前以為記住并理解,體會古詩的情與境即可,似乎我們會問“為什么要學古詩詞”以及“怎樣學好古詩詞”,卻從未想過問“古詩詞是什么”。它原來還可以內化成自己的美,比如送給朋友,我們可以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可以讀出一個人行路的無畏,只要自己足夠優秀,不怕別人不買單。
師兄說有文化的人心存敬畏。確實,我們可以去懷疑、去批判,但不要丟掉敬畏心 。“有文化不等于有文明”,可我認為有知識不等于有文化。也許我們在某些專業領域懂得的知識更多,但在其他方面上,比如經驗、胸襟,很多人又是我們學習的前輩。真正的君子應該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關于貪的講解,也讓我頗有感觸。比如考級、考證,比如考研等等,似乎別人說什么好,自己也想要。但要問問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大膽去追求。什么都想要,到頭可能什么都要不到。
首先,非常非常感謝師兄百忙之中抽空來給我們上分享課,師兄真的很有心,還有非常非常感謝師兄的堅持,每年來何布村上分享課,讓我很榮幸地遇見了你的分享課。
下面是我聽完之后的一些感覺吧,說白了也就是雜七雜八的一點點想法。
我感覺自己身心都得到了熏陶和升華,讓我對古典詩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真正的了解是要達到文化層面,進入到自己的思想精神境界里。讓我幡然大悟,原來我一直都是在古詩詞的門外,停留在知識層面。然后古琴彈奏結合古詩詞讓我更進一步了解了中華古詩詞的魅力,讓我越來越熱愛中華文化。古琴的彈奏給我一種很寧靜很淡然的感受。
師兄的音色富有古典美、淳厚感,氣息的轉換也很好。
還有師兄說的溫文爾雅講到了我的心坎里去,做到不驕不躁不爭不搶,行為舉止得體,腳踏實地,不貪,說的就是我現在的某些狀態吧,就什么都想學然后什么都學不好學不精,我應該沉淀下來,一步一步走,不功利,做最好的自己。還有要謙虛,讓自己變得有文化,要多讀好書。人要有敬畏之心,不可驕傲自大,自以為是。
謝謝師兄的分享,我真的收獲了很多。
期待與你的下次相遇。
經典的與詩同行方案 篇2
要有一點年紀才會知道,詩詞作為文字美的巔峰,不是生活的旁觀者們憑嫻熟的技術抖點兒思維的機靈,而確實是親歷者們的字字血淚,內核是普通人類的刻骨銘心的喜悲,是真的享受到那天賜的巨大歡愉,或者承受著那抽筋揭鱗的孤苦,由真實發生過的甜美感激和絕望哀傷,驅動岀的掛一漏萬、勉強達意的表述。
--摘自《幸得諸君慰平生》
藝術是人類對美的理解與至高表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類精神的享受,欣賞藝術,就相當于給自己的大腦按摩。靜態藝術有時間的藝術與空間的藝術,時間的藝術是音樂,空間的藝術是雕塑和繪畫以及裝置藝術等。而文學,則是介于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之間的一種藝術,它可以觀看和欣賞,也可以與音樂共舞。而詩詞,便是最能體現文學藝術性的一種載體。
譬如,當你讀王維的《山居秋暝》時,你可以看到王維給你作的一幅圖畫: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遠景的秋季山水,當鏡頭拉進,你又可以看到“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近景。詩詞的力量十分強大,它用文字邀請欣賞者與作者一起創作一件作品,并且一步一步引導你在畫面中尋找到作者隱藏在詩歌背后的真實情感與志向。
詩歌畢竟曲高和寡,表現力不夠是文字的硬傷。這時候,詩歌的韻律便顯得重要。譜上音樂,可以讓詩歌變得廣為傳唱,可欣賞性更為加強。好的音樂與樂器選擇,可以給詩詞錦上添花,若沒有挑選好,那就顯得十分不合時宜了。比如給《山居秋暝》譜上曲子,用重金屬來演奏,即使二者能完美結合,詩詞的畫面感也會大打折扣。
詩詞美,一曰韻,二曰境,三曰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也是如此。若是一首詩歌能夠讓讀者感到美,或是與其產生共鳴,那便是好詩。
經典的與詩同行方案 篇3
小路(中班美工)
目標
⒈ 引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紙上粘貼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點狀材料,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體驗粘貼活動的樂趣。
2. 鼓勵幼兒遇到困難敢于求助,在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
準備
膠水、毛筆、盤子、洗凈的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濕抹布。材料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準備。
過程
⒈ 導入活動 教師提問,引起幼兒興趣:每天早上,小朋友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前班,請你告訴大家,你來到學前班的路是怎樣的?你還走過什么樣的路?
2.了解活動內容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粘貼材料,提出活動內容: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用細沙(或大米、小米、芝麻等材料)來修一條上學前班的路。
3. 學習制作方法 引導幼兒探索怎樣用膠水、細沙等材料粘貼出上幼兒園的路。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1頁,說出上學前班的路在哪里。
(2)激發幼兒已有經驗,互相討論粘貼步驟。(先在"路"上涂膠水,撒上細沙。)
(3)交代粘貼要求:粘貼前先用毛筆將膠水均勻地涂在"路"上,但不能涂到"路"的外面。再把細沙或其它粘貼材料均勻地撒在涂有膠水的"路"上,用手掌輕輕壓幾下,稍等一會,把幼兒用書豎起來,輕輕地把多余的細沙抖落在準備好的盤子里,再修補一下沒有細沙的地方,上學前班的路就修好了。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提醒幼兒正確地涂膠水,遇到困難主動找老師或者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解決。做好后,壓和抖落多余的.細沙時,動作要輕,便于收拾。
5. 欣賞評價作品 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欣賞評價同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