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稿的寫作
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創立于1950年1月1日。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2月31日,成立了貴陽人民廣播電臺。之后,全國統一各省的廣播電臺的稱號,于是更名為貴州人民廣播電臺。貴州的廣播電臺的歷史,還可往前追溯。1938年4月,為了“堅固播音壁壘”,對敵實施有效的廣播和更有力地爭取國際同情與支持,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設“貴州廣播電臺”。
銅仁人民廣播電臺,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開播,現開辦有一套新聞綜合調頻廣播,頻率為fm103.6,發射功率1000瓦。
玉屏廣播站,始建于1951年。當時叫玉屏縣收音站,每日收記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的國內外大事和時事政策等內容,而后送縣領導閱,次日由《玉屏簡報》印發。1956年6月,改名為玉屏縣人民廣播站;1961年又更名為玉屏縣廣播站;1984年并入縣廣播電視局。縣廣播站從建站時起,就堅持自辦“玉屏新聞”節目。據《玉屏侗族自治縣志》記載,播出的新聞稿件數量是:1987年,455篇;1988年,396篇;1989年,350篇;1991年180篇;1992年,390篇;1994年,1007篇;1995年,356篇。在1991至1995年間,有6個節目在地區獲獎,有26篇稿件獲省廣播電臺獎。從1985年至1988年間,我算是玉屏廣播站最熱心的通訊員之一,此時,也是我搞通訊報道的主要時段。我的稿件,被編輯們推薦到地區和省里評獎,得到了省地新聞部門的獎勵,也得到了省軍區和軍分區的獎勵。
因為種種原因,玉屏的廣播節目難以為繼,但廣播仍然在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大家要努力地勤奮采訪,寫出更加生動精彩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廣播稿。
三、廣播稿的特點
說是廣播稿的特點,其實指的是新聞稿件經廣播這種傳媒形式傳輸而表現出的特點。較之其他媒體形式而言,廣播有其獨到和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靠聲音來傳遞信息,受眾通過聽覺來獲取與感知其信息內容。它的特點是:
1、傳播速度快
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廣播的傳播速度是最為快速、最為迅捷的。這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第一,是它的工作程序。廣播稿到了編輯部,經編審后,就可直接送達播音員播音,當即向受眾直播或錄播。相比報紙、雜志來說,就沒有繁瑣的排版、校對、付印、運輸、發放等環節。電視新聞,制播程序也比廣播繁瑣得多。第二,是它靈活的時間。廣播的“新聞聯播”節目雖有固定的時間,但遇有重大或緊急新聞,可隨到隨播;一天24小時,隨時可以發播要聞。然而,再快的報紙,常規也只能是每天一次,就算是特刊,也只可能偶爾地破例有一兩期,而不可能對重大新聞隨時印報。第三,是它自身的運行速度。廣播信號的傳輸,是30萬公里/秒。報紙、雜志是靠車輛運輸,其速度可謂望塵莫及,與其不可同日而語。
2、傳播范圍廣
同樣,在傳統的四大媒體中,廣播的傳播范圍是最廣的。廣播廣播,其“廣”之得,大概來源于此。只要電臺發射信號的功率足夠強大,無論是在高山還是在江河,都能清晰地聽到廣播的聲音。這一點,不但報刊望塵莫及,就是電視也不能相比,一是因為廣播信號的波長和頻率比電視信號更容易傳輸;二是收音機電視機更便于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