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在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第二,加大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分流安置力度,確保完成分流目標。在認清形勢的基礎上就要明確我們改革的任務是什么,說到底就是今天要強調和部署的人員分流與企業改組改制,其他的改革都要圍繞這兩項改革來進行,或者說要服務于這兩項改革。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中,要在按照正常的經營業務量合理定編、定員、定崗的基礎上,主要做好定崗定員后富余人員的分流安置,這是決定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成敗的中心環節,也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1、按照國家規定,對符合退休、病退、特退條件的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對現有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和工齡在30年(含工齡30年)以上的尚未辦理內退手續的547名職工辦好內退手續(前一階段已經辦理內退2130人),實行內部退養,到年齡再退休。
2、根據個人自愿,對不符合內退條件,但年齡偏大(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1754名職工,辦理協議保留勞動關系手續,實行協議退養。企業按規定交納職工社會保險費和發放一定的生活補助費。生活費標準由各縣(市)區政府自定。待達到內退年齡時,再辦理內退手續,享受內退人員待遇。
3、對個人自愿申請解除勞動關系的11000多名職工,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一次性給予經濟補助,與企業徹底脫鉤。經濟補償標準由各縣(市)區自定。
4、根據定崗、定員、定編標準,通過考試、考核、考評,公開競聘上崗8000人左右。保留這8000人左右的購銷企業隊伍,必須是通過考試、考核、考評,公開競聘;必須與企業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新型勞動關系。
5、拓寬經營渠道,創辦經濟實體,安置分流職工。這方面糧食部門和計委初步算了個帳,全市計劃按照覆蓋現有50%行政村的計劃,建立1500個服務社,100個城鎮商貿經營網點,加上糧食部門訂單面積達到400萬畝以上,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一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這些載體,安置職工轉崗就業4000人左右。這樣一算賬26000多人的分流安置問題也就解決了,計劃是這樣,但做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困難要克服。
6、退伍轉業軍人、工傷等職工按省政府辦公廳豫政辦[2003]45號文件和商政辦[2004]1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分類妥善安置。
在落實以上措施過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四項工作:
首先,要認真做好廣泛的宣傳發動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改革政策是無情改革、有情推進;無情改革、有情實施。為了我們廣大的常年在糧食戰線上為我們的糧食工作作出過貢獻的干部和職工的現實和長遠利益,我們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矢志不移,我們改革的措施和辦法要以人為本,要堅持開展廣泛的宣傳發動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逐人解決思想問題,要讓留者安心,要讓走者放心,說到底一句話要確保穩定。這個時候正是體現我們各級政府和糧食、計委、財政、勞動、發行等有關部門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時候。能不能處理好中央經常強調的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在這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中是一個檢驗和考驗。
其次,要完備手續,規范操作。在職工分流安置中,除協保、內退外的其他在職職工,無論選擇哪種分流安置辦法,原企業都要與職工解除原有的勞動合同關系,其中對離休、退休、特退、病退人員的管理和檔案全部移交當地社保管理機構管理,與原企業脫離關系;對內退、協保人員簽定相關協議,實行托管;對重新返聘到購銷企業、附營企業人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一律轉換為合同工身份。個人經濟補償金可作為股本金或上崗保證金交新企業管理,當合同期滿或者不再續簽合同者,再由所在企業按規定補償給職工個人。通過競聘、考核愿意上崗、留崗的人員要交保證金。人員分流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規范操作,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做到釘是釘、卯是卯,不留尾巴,不留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