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畜牧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4、突出標準化生產,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要把標準化生產作為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拓寬銷售渠道、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畜牧業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二是積極開展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工作。對全縣畜牧企業的生產管理不斷進行規范,保證其產品達到無公害要求。在此基礎上,積極幫助企業進行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三是積極開展畜產品市場準入。針對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實行市場準入制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幫助養殖場取得市場準入資格。對進入市場的種畜、飼料、獸藥、疫苗等要加強管理,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銷售領域。
5、發展牧草種植,優化產業結構
牧草種植可以推動種植業由二元結構向三元結構轉變,增加土地產出率、利用率;促進以牛、羊為主的畜牧業發展,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畜產品品質。一是宣傳發動。大力推廣唐河、新野兩縣種草養畜的經驗,廣泛宣傳種草養畜的意義和效益,提高群眾種草養畜的積極性。二是搞好服務。舉辦專題培訓班,對鄉鎮基層干部和種養大戶進行集中培訓;畜牧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巡回到鄉鎮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舉辦牧草種子購銷洽談會,國內知名草種子公司與種養大戶簽訂合同,確保草種質量和售后服務;鄉鎮政府和村組負責協調種草的土地,幫助群眾解決連片種植的問題。三是種養結合。種草一定要與養畜相結合,因地制宜,因畜發展,以養畜帶種草,以種草促養畜,走農林牧一體化開發的生態型養殖模式,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狠抓秸稈開發利用。圍繞養牛和養羊小區、養殖場,推廣秸稈青貯氨化等先進技術,提高秸稈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
6、突出規模飼養,大力發展訂單畜牧業
一是立足實際,建立養殖基地。按照“小群體、大規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場一齊上,以場戶帶群體,以群體促規模,不斷擴充飼養總量。二是加強規模飼養場建設。堅持發展民營畜牧企業,支持、鼓勵農戶采取獨資、合資等方式建設飼養場,建議各鄉鎮每年新上3—5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飼養場,不斷增加規模飼養的比重和份額。三是加快小區建設。改變過去分散飼養的模式,興建各類養殖小區,壯大養殖規模,形成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格局,提高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養殖小區全部達到“四統一、四配套”,即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品種、統一服務,環保、生態、市場、公益設施四配套。四是培育龍頭,抓好訂單。因地制宜、依托優勢,從縣域畜牧業資源優化配置、輻射帶動作用發揮的角度,以鞋城集團為龍頭發展肉牛飼養,以四通食業為龍頭發展生豬生產,以棗集養羊公司為龍頭發展波爾山羊、槐山羊的飼養。發揮企業與協會的作用,拓寬市場,在與京、津、滬、深產銷聯建的基礎上,進一步開通與中南、華東等地區大中城市的直銷渠道,取得市場準入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