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管理與企業經營
6、 推行“一項制度”和“三化”管理的保證措施
推行“一項制度”和“三化”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工作量大,還要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宏觀調控,因此,必須制定與之配套的保證措施;一是轉變觀念。要使內部市場化管理順利實施,首先必須樹立市場觀念,否則,一切措施如同虛設,發揮不了效應;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體系。礦成立推行“一項制度”、“三化”管理領導組,礦長、書記任組長,各分管礦領導和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領導組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總結安排“一項制度”、“三化”管理的有關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各市場主體之間發生的經濟矛盾,及時協調不合理價格,同時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平衡各單位的收入情況。市場化管理辦公室負責制定嚴密的工作計劃,加強領導,確保內部市場化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三是加強經營管理。首先要抓好各項管理基礎工作,包括標準化作業,完善計量考核手段,健全定額和臺帳,加強班組建設和現場管理。在此基礎上健全、完善適應內部市場化要求的各項科學管理制度,加強專業管理;四是維護政策、制度的嚴肅性。從而保證市場機制能夠正常發揮作用。五是引入賽馬機制,把市場經濟的利益調節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給了每個人以平等的競爭機會;在開展績效考核時,把壓力層層傳遞給每一名員工,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任由全員分擔,使每一名員工都動起來,聚集出企業的整體活力。
幾年來,**煤礦通過實施“一項制度”、“三化”管理,企業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強化了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轉變了干部工作作風。使人人心中有壓力,人人肩上有擔子,“責任與失誤共負,獎勵與處罰同享”,各級干部按照責任要求,主動深入基層找問題、抓管理、送服務,與基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打成一片,把管理職能和任務落到了實處。同時,克服了“兩張皮”、“一手軟、一手硬”、顧此失彼的老問題,保證了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實現。實踐證明,各系統的工作不僅沒有削弱、紊亂,反而得到加強、協調發展。正是通過做了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礦區穩定工作等,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經濟指標的完成又保證了其它工作的正常開展。
——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改革管理措施,振奮了職工精神。新機制帶來了觀念上、工作上的改革創新,使職工看到了企業的希望和未來。職工在實踐中感到,現在工作干好干壞不一樣,關鍵看自己的工作實績,自己的一言一行關系到企業發展,同時也體現著自身價值。過去煤礦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產量論英雄、以銷量評功績,不管市場是否接受、貨款是否收回,職工只講投入,不問產出。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以來,成本觀念、效益意識深入人心,每個單位、每個崗位都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每個工作日下來,投入產出情況一目了然,職工的競爭意識、服務意識也不斷強化。
——加強了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各單位都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完善了工人崗位責任制、操作標準和干部崗位責任制,基本上達到了“全、細、嚴”的要求,對于克服職責不清和無人負責的現象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所謂“全”,就是工人的標準有七項內容,即:產量、質量指標、技術操作標準、事故控制標準、設備使用維護標準、文明生產標準、限額耗材定額和勞動紀律規定。干部辦事細則必須有四個方面,即:分管指標必須完成;分管的基礎工作必須健全;專業分析必須及時、準確;業務工作必須取得成績。所謂“細”,就是按工人崗位確定標準,每個崗位都要訂出幾條標準;每一個干部都要把所承擔業務,一項一項地訂出辦事程序,協作關系,時限和完成程度。所謂“嚴”,就是制定崗位標準和辦事細則,不能遷就現狀,而且要按創水平的要求制訂。不僅有“定向”要求,而且有明確的數量、質量、時間要求,能夠據以考核。如綜一隊將安監處下發的崗位作業標準下發到職工手中,加強培訓教育,不定時進行抽考,督促職工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和熟練掌握崗位技能,讓職工上標準崗、干標準活;綜采三隊每天由隊長、書記主持班前會,總體把握當天值班情況及井下現場情況并安排生產任務。班長具體分工,各工種人員必須說出其崗位工作標準、注意事項、出現緊急情況的應急措施等方可上崗。這樣以來,班前會明顯由過去傳統的被動教育變成了主動學習,推動了全隊的標準化工作。機電科修訂了機電設備管理制度、供用電系統管理制度、機電事故管理制度、分配方案、考勤制度等,真正做到事事有規范,件件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