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在春天的沃野
孔老師認為,教師的愛應該是一種由衷的、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關愛,它至少要具備三個要義:一是同情,對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二是寬容,對幼稚的原諒,對錯誤的包容,對冒犯的寬恕;三是贊賞,由衷地贊賞每一個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可造之材,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珍視他們的體驗、感悟、潛能、智慧,鼓勵他們一次次微小的進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從一年級剛入學她就借鑒《哈佛女孩劉亦婷》中婷婷媽媽的做法,讓學生播報每日新聞,從每天"上學--放學--做作業(yè)--睡覺"的單調(diào)生活中捕捉有趣的事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一學期后開始布置寫日記,一開始偷偷放在辦公桌上的只有十幾本日記,但沒有灰心,而是"拿著放大鏡"去發(fā)現(xiàn)每本日記中的閃光點,并在妙語處劃上一道波浪線,寫上幾句贊美、鼓勵的話。終于,每次發(fā)下日記本后,這些孩子首先便是去看老師給自己的評語,看得了幾顆星,畫了幾處波浪線,一旦發(fā)現(xiàn)了波浪線,燦爛的笑臉便如花一樣可愛……漸漸地,桌上的日記本由一摞變成了三摞,日記本上鮮紅的波浪線也越來越多,一個月下來,大部分同學已會用日記記錄生活,但也并非每個學生都是這般聰穎出色。班里有個叫孫凱的同學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就比較差,孔老師并沒因此丟下他,只是在一天放學后專門開小灶給他輔導,一起邊說邊笑,一起回憶前一天發(fā)生的事情,又拿出其他同學的日記看他們是怎樣記下這一共同經(jīng)歷的,他若有所悟。當晚,這孩子的日記竟真寫出來了,而且記的就是這件事。其中這樣寫到:"……今天要下雨,孔老師讓我回家再好好寫,老師真疼我,我一輩子也忘不了。"說出了他的真實感受。讀罷,孔老師馬上鼓勵了他,又以此啟發(fā)其他孩子,告訴大家日記如何才能寫得好。結果,不僅促使孫凱進步了,也使全班同學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人要有情,文貴寫情。
愛,豈止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而且,亦是啟迪孩子智慧的金鑰匙啊!孔老師從大處著想,而把心血實實在在地灑在基礎工作中,良苦的用心換來了孩子們活躍的思維,主動的學習習慣,也正因如此,她帶的學生在朗讀、書寫、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上,與同年齡段的孩子比,總是技高一籌;知識面也廣得很,僅就造句一項說,全班幾十人一起寫,從內(nèi)容到形式,雷同的現(xiàn)象幾乎沒有……
有首歌里唱到:"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對于我們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的蕓蕓眾生來說,我們更需要的是把平凡的愛給平凡的你、我、他。冬天,教室里暖氣不熱,孔老師的手通常都是冰涼冰涼的走進教室 ,"老師,我來給你搓搓!老師,把手放我袖筒里吧!"多么暖人的話語!多么可愛的童心!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熱愛學生的教師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愛。"這平凡的愛不需要特別去做什么,他就存在于我們樸素的情感中,表現(xiàn)在我們的舉手投足、言談話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