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要全面 健身要全民
三、建立“五大”平臺,確保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實施
下一步,我們將以健全和完善推進全民健身開展的組織網絡服務、技術輔導、活動推動、群眾參與鍛煉、獎勵激勵等五大平臺為重點,確保全民健身計劃的有效實施,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從而為我縣提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加強體育社團建設,建立組織網絡服務平臺。以體育單項協會為主要形式的各類體育社團是人民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橋梁和紐帶。我縣十分重視體育社團建設,至今已建立了釣魚協會、老年體協、門球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太極拳社、籃球協會、健身協會等13個體育單項協會,會員3000余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體育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參加體育的意識與日俱增。為了滿足不同體育愛好人群的需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體育社團建設,建立健全組織網絡服務平臺。一是根據群眾呼聲和實際需求,按照自愿的原則,計劃組建競技麻將協會和中老年人比較喜愛的健身球、操協會,擴大體育社團(協會)數量和范圍。二是積極響應“農村體育年”號召,在全縣18個鎮鄉街道建立各單項體育協會的分會,延伸觸角,健全農村體育服務網絡體系,“十五”期未全部建立。三是在各協會已設立聯絡員制度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協會黨支部,加強黨對體育工作的領導,確保協會活動文明、健康、合法、有序開展。四是按照各協會組織章程,及時進行改選,不斷“吐故納新”,把社會上熱心體育、愛好體育且經濟上有一定實力的人員充實到協會班子里來,促使各協會、各社團充滿生機活力。
2、壯大體育指導員隊伍,建立技術輔導平臺。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是帶動、輔導、普及全民健身活動的一股支柱力量,在倡導文明、科學、安全健身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通過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學習考核,我縣有三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220名,其中榮譽國家級2名,一級6名,二級8名。為進一步壯大體育指導隊伍,發揮他們的技術輔導作用,我們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大力舉辦縣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計劃每年舉辦2—3期,力爭在2005年末達到每千人配備一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目標;二是加強已取得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證書的人員“充電”工作,深化業務和理論學習,同時通過“送出去”培訓的辦法,增加一、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重,進一步完善比例結構,以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開展;三是建立體育指導員定期聯絡聯系制度,加強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提高;四是把體育指導員有計劃地選派、送入到全縣各個晨、晚健身點,尤其是要注重街道社區、農村村鎮的選配力度,使社會體育指導員真正發揮其技術指導作用。目前全縣共有30余個晨、晚健身點,至2005年末,我們將力爭使每個點配備2—3名指導員,指導、輔導群眾的健身鍛煉,培養體育興趣,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3、開展各類體育競賽,建立活動推動平臺。體育的生命在于“賽”、在于“動”。比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激發人們對體育的興趣。賽多了,必然會形成一種濃郁的體育氛圍,增強全民體育健身意識,起到“杠桿”作用。為最大限度地發揮體育競賽“杠桿”作用,我們將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來開展各類活動賽事,充分發揮各體育社團(協會)開展單項性基礎賽事,充分結合現有場館設施和條件,引進高檔次、上規模的體育賽事,起到示范、引導作用,每年計劃舉辦國家級賽事2次,省級賽事2次。各類體育活動,要以“小康體育”、“小康社會”建設為主題;要重視搞一些小型多樣,群眾樂于參加又易于普及的體育活動;要積極引導、督促各部門(系統)、鎮鄉街道、企事業單位在傳統節假日大力開展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節日氛圍。通過每年舉辦100次以上的大小各類體育活動賽事,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在我縣蓬蓬勃勃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