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二、鄉鎮企業帶動型城鎮。我們針對鄉鎮企業重復建設、布局分散、機制退化等突出問題,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以調整結構和機制創新為重點,實施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調整結構主要是優化區域布局,引導鄉鎮企業逐步向小城鎮的工業小區集中,徹底改變鄉鎮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傳統模式;強化優勢產業,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小區集中,向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集中,向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集中,充分利用存量資產,形成發展的新優勢。老河口市仙人渡鎮依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工業園區的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一是依托沙石資源優勢,構建了預制建材工業園區;二是依托交通區位優勢,構建服裝紡織工業園區;三是依托資本積累與流動優勢,構建了釀酒經濟園區;四是依托漢江水土優勢,構建新奇特果蔬產業化園區。其中前3個園區集中于鎮區,占地面積為鎮區面積的一半,構成了小城鎮的主體框架。2001年3區實現產值10億元,占全鎮鄉鎮企業產值的75%,占鎮區鄉鎮企業產值的95%。棗陽市吳店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興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業小區,先后投資9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對企業實行專線供電,吸引了21家鎮辦工業企業和11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進入小區,形成聚合優勢,集結發展。目前區內初步形成了機械、紡織、化工、造紙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10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去年區內工業產值達4.8億元,在全鎮工業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谷城縣石花鎮是鄂西北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古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后,石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大力實施“興工強鎮、科技興鎮、建設名鎮”的發展戰略,使石花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他們先后籌資過億元,用于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占地40畝的綜合農貿大市場;擴建了日供水能力2萬噸的自來水廠;興建了一棟可容納300余人住宿的賓館;架設了11萬伏高壓輸電線路;興建了一棟電訊大樓和一座高達68米的數字程控電話塔,使程控電話裝機容量由4000門增加到20000門,在原電視差轉站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一個有線電視臺,可同時轉播24套節目;興建了一座容納500余人的縣二級汽車客運站,日客運量達1.2萬人次;在鎮東、中、西出口興建三處景點,4條主要街道安裝路燈350盞,硬化路面188220平方米,主干道硬化率達98%,修建排水管道12950米。興建水沖式公廁15座,購置環衛車輛3部,增設果皮箱400多個,并已建成了綠化、市場、學校、醫療和文化設施,城鎮的服務功能日輳完善。城鎮建設的發展帶動了石花鎮經濟的振興。目前,該鎮依托城鎮創造的良好環境,興辦各類大、小企業近百家,從業人員近2萬多人,初步形成了紡織、蓄電、機械、化工、冶煉、電子、建筑建材、彩印裝璜、水泥、家具、造紙等行業,產品高達1000多個品種的發展格局。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財政收入27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600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現石花鎮獲得了“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先進鎮”的榮譽稱號,并被確定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范區。截止目前,全市在小城鎮興辦工業小區150多個,其中省級小區10個,國家中西部合作示范區1個,70%左右的鄉鎮工業企業集中在小區,圍繞產業化龍頭企業重組資產15億元。目前,全市有85%的企業進行了改制,盤活資產存量70多億元,全市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106.22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5.6%,鄉鎮企業上繳國家各種稅金4.55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16.25%。鄉鎮企業作為產業建設的代表,最先根植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小集鎮,撐起了城鎮的骨架,小集鎮又通過鄉鎮企業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發展為具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托,互為反哺,帶動了我市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