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三、旅游帶動型城鎮。吳店鎮是一代明君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里,從西漢末年建鎮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城鎮建設規劃的編制中,我們注重發掘千年古鎮這一歷史文化底蘊,發揮高起點規劃的龍頭效應,帶動城鎮高品位建設。“白水遺龍種、春陵郁帝基”,白水文化淵源流長,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充分利用白水歷史文化優勢,在規劃中注重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注重將經濟功能和歷史文化功能相結合。在滾河橋北規劃了工業小區、商貿小區、肖灣農貿市場、糧食批發市場等經濟功能區。同時,把與城鎮緊緊連接的白水寺風景名勝旅游區作為文化功能區,并在建設中突出帝鄉人文特色,再現“龍飛白水”的歷史風貌;二是注重古鎮遺韻與現代氣息相結合。對橋南老城區,加強了仿古街詳細規劃的編制和仿古建筑的圖紙設計,并對古建筑較多的老東街進行保護,禁止隨意拆建古建筑。形成了“青磚碼頭墻、紅梁花格窗、飛檐琉璃瓦、家家開店堂”的古建筑風貌。在橋北商貿小區、瑞春園居民小區,大力推廣新穎別致、風格獨特的建筑模式,精心設計出一批莊重典雅、氣勢恢宏的歐式建筑式樣。使整個城鎮新老結合、動靜結合,凝固的詩句與跳動的音符交融,既保持了濃郁的古鎮韻味,又充滿著強烈的現代氣息。城鎮建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每年僅旅游門票收入就達50多萬元。棗陽市太平鎮走的是“旅游促貿”的發展路子。他們以唐梓山被確定為“湖北省旅游定點單位”和“道教圣地”為契機,投入100多萬元,建成唐梓山風景旅游開發區,同時他們又開發了旅游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蓮花堰湖水風光、鎮人民廣場等旅游景點,使唐梓山—蓮花堰—旅游農業科技園—人民廣場,緊緊圍繞省道,一脈相通,如金線穿珠,構筑了旅游黃金開發帶,形成了邊貿經濟大動脈和邊鎮大旅游的格局。每年三月初七唐梓山旅游節期間,吸引鄂豫兩省十多個縣市的15萬游客,年旅游貿易額達2000萬元以上,拉動了邊鎮商貿的大幅增長。
四、建設國道帶動型城鎮。在國道帶動型城鎮中最典型的是襄陽區的雙溝鎮、棗陽市的七方鎮、興隆鎮。這三個鎮都座落在316國道沿線。國道成為他們發展經濟的生命線。特別是雙溝鎮,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提出了“抓好城建興經濟,振興經濟促城建”的發展思路,提升城鎮的綜合實力,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凝聚力,并迅速成長為區域農村社會經濟、文化中心。由于雙溝鎮是周邊鄉鎮的中心鎮,公路四通八達,人流、物流、車流量特別大,城鎮管理的難度非常大。但是,雙溝鎮的領導認識到城鎮環境衛生是一座城鎮的臉面,因此,在整治環境衛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成立了三十八人的環衛隊,每天起早摸黑對街道進行普掃兩次并做到全天保潔,當天產生的垃圾當天清運完畢。為了理順市場經營秩序,雙溝鎮城鎮辦認真執行劃行歸市,定點定位經營,國道上嚴禁出店經營,主干道上不準亂占道經營。為防止車輛亂停亂放,影響交通,城建辦監察中隊始終堅守崗位,保障街道的暢通無阻,讓各種車輛安全有序地通過雙溝城區。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原來臟、亂、差的雙溝變成現在規模空前、鎮容美觀、文明衛生、富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為雙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雙溝已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糧油集散地,“買全國,賣全國”,為當地農民和農副產品走向大市場帶來極為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