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五、國有大企業帶動型城鎮。樊城區太平店鎮,也是我市的一個經濟強鎮,他們走的是一條依托國有大型企業,發展鄉鎮企業的路子。我國特大型化纖基地-----湖北化纖集團公司,是一家大規模的上市公司,就位于太平店鎮。太平店鎮緊緊依托湖北化纖集團公司,發展鄉鎮企業。他們通過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密切溝通化纖集團與城鎮的聯系,把小城鎮建設成鄉鎮企業發展的根據地。幾年來,太平店鎮共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18--30米寬的街道16條,計22公里,埋設下水管道25公里,供水管道26.2公里,架設路燈464盞,建公共廁所9處,公共綠地面積為1公頃;建35千伏的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兩座,總容量為4.5萬千伏安,全鎮通電率為100%;建有電信分局一處,開通了10000六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無限通訊信號接收基地兩處,并彩了120路光纖傳輸,實現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同時還架設了一座70米高的無線電發射塔。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已具雛形。另一方面,該鎮以為化纖公司配套為主,圍繞集鎮和化纖公司建廠,現已形成了一個長達3.8公里的紡織工業帶。全鎮各類企業達1061家,主要工業企業產品70多種,已形成紡織服裝、化工、建筑、建材、機械鑄造、食品加工、印刷制箱等具有太平店特色的鄉鎮產業體系,產品遠銷江蘇、浙江、河南、湖南、陜西、廣東、上海、北京等17個省、市、自治區。
六、邊貿帶動型城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市場建設放在首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把小城鎮建設成為周圍農村商貿中心,通過市場繁榮,才能擴大就業機會,促進人口集聚,推動小城鎮發展。小城鎮建設只有在“市”字上做文章,千方百計增加小城鎮就業容量,吸引更多的人來小城鎮就業、生活,增加小城鎮對農村居民的吸引力,才能使小城鎮更有生機與活力。我們在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堅持把小城鎮的商業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置于重要位置,構建服務于城鄉居民和整個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農村市場體系,如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其他專業性批發市場建設;交通、通信、商業服務等居民生活服務網點建設;金融、保險、信息和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等,為農業的市場化創造條件。老河口市孟樓鎮是我市的一個重要口子鎮,早在1990年,就以《經濟日報》的特約文章,《從孟樓到孟樓》而在全國揚名。此鎮與河南孟樓鎮街相連地相接,融為一體,不僅是鄂豫兩省市場競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展示兩省形象的“窗口”,河南人透過鄂孟看湖北,湖北人透過豫孟看河南,外界透過兩孟看兩省,兩個孟樓的發展,已成為鄂豫兩省經濟發展的縮影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湖北省委、政府,襄樊市委、市政府,對孟樓的發展建設十分重視,多次到該鎮檢查指導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孟樓鎮正確審視自己的區位優勢與地域特點,把城鎮的發展建設定位于鄂豫邊境物資貿易集散中心,注重把城鎮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信息中心來統籌規劃,著重突出邊境貿易的功能。在規劃編制中,提出“邊貿興鎮”的戰略發展思路,重點抓了商貿市場的規劃,提出了興建六大專業市場-----漢孟大市場、糧油交易市場、竹木交易市場、牲畜交易市場、工業品市場、小商品市場,以拉動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六大專業市場已全部建成使用,商貿年交易額達3億元。革命老蘇區黃龍鎮位于襄樊市東部,地處襄、棗、宜三區(市)結合部,是一個農副產品、日用商品、建筑建材的集散地。作為典型的邊貿鎮,該鎮堅持“人民城鎮人民建,公益事業大家辦”的原則,發揚蘇區人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搶抓發展機遇,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城鎮建設步伐。1997年以來,他們充分發揮城鎮土地效益,通過盤活城鎮土地資產建設農貿、竹木交易、糧油、燃料、牲畜等五大市場,并逐年不斷完善,擁有個體經營戶2000多戶。1999年,他們又利用原供銷社內的閑散空地興建了一個封閉式的工貿大市場,占地7000平方米,擁有攤位360個,其中商品房108間。為密切與外界的聯系,2001年新建了汽車客運站和停車場,成立了興達汽車客運公司,擁有各類客運車輛30多輛。黃龍的城鎮建設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2.5億元,財政收入61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為2.6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達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