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中聽力的培養
5、邊聽讀邊欣賞。
聽讀欣賞具體地說是聽聽、讀讀、欣賞欣賞。它是利用音像、文字和圖片(視覺)教材,在聽(動耳)和讀(動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語言文字、音樂、美術,評價人物,從小陶冶孩子的情操,進行美的教育。
這樣很自然地將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多聽、多讀、多講,使學生學到了東西,豐富了想象力,提高了朗讀水平,培養了朗讀能力和初步的欣賞能力。
(二)聽力訓練的評價。
觀察學生的聽力有沒有進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測評價:
1、教師說一段話,讓學生在極短時間內抓住教師講解的主要內容,這表明他的思維水平記憶水平較好。反之,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其聽話能力往往較差。
2、檢查學生有沒有認真聽他人說話的習慣。聽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聽的能力其實也是理解能力。關于理解方面的內容,則要循序漸進,按年級的要求逐步提高,體現訓練的階段性。每周安排一次口語訓練課,分階段進行評價。第一階段:安排一些學生說話,并觀察其它學生中途有沒有插嘴。在這一階段中,要求插嘴的學生人數逐步減少,插嘴的學生只有少數幾個時,才體現出訓練有所進步。第二階段:要求幾乎沒有人插嘴,如果達到這個程度,就表明學生的聽力有進步。第三階段:不但要求沒學生插嘴,而且,學生發言比較積極,能根據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回答。這樣就表明課題的研究有收獲。
3、分層次訓練。將訓練對象分為聽力發展較快的和聽力發展較慢兩個層次來具體要求。對于聽力發展比較快的學生,我們要求其在第一階段就做到不插嘴,在第二階段時就能抓住教師提問的主要意思進行回答,在第三階段時就可以回答的很完整。而對于聽力發展較慢的學生來說,在第一階段時,我們只是要求他們做到不插嘴,對于插嘴的學生給于暗示提醒,在第二階段時則要求他們做到不插嘴,并能回答出教師的提問,在第三階段時就要求他們能抓住教師講解的主要內容進行回答。
具體訓練的方法:
a、聽后復述。
這是一種先聽后說的訓練方式,低年級兒童喜歡聽兒歌、童話,訓練的方式可采用視聽結合的方法,邊看圖片或實物,邊聽教師口述。低年級開始訓練可講兩遍,如果聽記內容比較復雜,應分步講,分步復述。復述后要評析,以檢查和提高學生聽記的能力。
b、聽后轉述。
小學聽記話語的能力不強,聽后轉述的訓練可以發展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話的能力,培養認真負責的態度。
教學時,先由教師講述所要轉述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憶,再讓學生練習轉述,最后是教師指點。轉述雖然不全按照原話,但轉述必須是客觀的、完整的、正確的。教師可設計一些轉述的練習。
c、聽辨語病。
能聽出別人說話的語病,對提高語言的辨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這種練習主要應在平時語文教學中隨機進行。除經常性的聽辨語病訓練外,還可設計聽辨語病的練習等。
d、聽寫。
聽寫是由教師口述一句話、幾句話或一段話,學生聽后,把它記下來。低年級指導聽寫一句話,要求學生靜聽一句,要求學生靜聽后再寫下來。
通過九個月的訓練,對以上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使實踐研究成果得到收獲。
e、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a、到大自然去。
“到大自然去”也是一項口語交際訓練。秋天里,在老師或家長的帶領下,組織同學到大自然去看一看,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到田野里去,看一看稻子、高梁、大豆等莊稼成熟后的景象;到蔬菜地里去,看一看農民們收獲葡萄、桔子、梨子的場面;到樹林去,撿一撿落葉,捉一捉迷藏……,然后在班內組織一次“到大自然去”的主題班會,討論討論:秋天里有哪些有趣的事?如:幫助果農們收葡萄,到樹林里撿落葉做植物標本,去小河里釣魚,在竹園里學習、玩耍……,在討論時,要把看到的事物說具體,并注意觀察的先后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