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刊現狀及文摘類刊物前景分析
北京慧聰媒體研究中心于2002年年底對北京市144個固定報亭和報攤的銷售狀況和零購讀者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形式如何多樣,讀物的內容總是決定讀者是否購買和閱讀的最關鍵因素,對于期刊也不例外。調查顯示,有83.90%的讀者認為決定購買最重要的因素是刊物的內容。同時不可否認,隨著報刊價格的增長,形式的豐富多彩及報刊種類的日益繁多,讀者選擇時考慮的因素也逐漸增多,而且不同的讀物受各種因素影響的程度不同。影響期刊購買的因素除內容以外,還有期刊知名度、價格、封面的精彩程度、紙張質量、印刷、銷售時間、有無隨刊贈品、報刊厚度等。其中期刊知名度和價格對于購買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認為購買首先決定于這兩個因素的讀者比重分別為22.13%和17.71%影響力次于知名度和價格的因素依次還有封面的精彩程度、紙張質量、印刷等,總體看,雜志形式因素的重要性要高于報紙。在上述因素中,有無隨刊贈品和報刊厚度對于購買決策的影響最小,靠這兩個因素決定是否購買的讀者只占3.82%和3.62%。調查數據顯示,雜志的內容重于形式。一本雜志要想贏得市場,應該首先在內容上下功夫,依靠內容打造讓讀者認知的品牌。如何在內容上下功夫,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此略。
> 筆者看來,我國的雜志主要特點就是缺乏創造力,從內容到形式,許多雜志模仿痕跡太重。據手頭較早的一份資料,2001年8月22日《中華讀書報》題為“文摘期刊紛紛上市 封面設計大同小異”的文章說,“據本報收到的讀者來信反映:近日期刊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新辦的文摘期刊,有的在封面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圖片的選取、刊名的放置以及目錄的排版等方面與《讀者》、《青年文摘》等國內知名大刊相似。讀者不禁疑惑,這些剛剛開辦的期刊是不是大雜志社所辦的子刊,乍一看,感覺面貌有些相像,不好區分。”筆者認為,在當今的期刊市場上各種期刊競爭十分激烈,打造一個品牌并非易事,而品牌又是各刊竭盡全力爭取實現的奮斗目標,因為成為品牌將會使自身的發展和經營處于較為有利的位置。新辦期刊在創刊初期的定位還不是很準確的,難免受一些大刊的影響,在設計風格和制作手法上有一些類似的東西,這可以理解。除文摘類期刊,知音,愛情婚姻家庭女友人之初等品牌刊物其它刊物紛紛模仿。據了解,這種模仿是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如與讀者相近的視野發行量在十萬份左右,盡管知音“懸紅舉報”,市場上雜七雜八的“知音精品”一直盛行不衰。與愛情婚姻家庭同一類型的情感訴說類雜志可謂數不勝數,1985年1月創刊,現月發行量20萬份左右。與其風格相近的愛人雜志創刊不到十年,其發行量達到了八十萬份,這是一個矚目的成績,這個成績說明一個問題,在模仿的同時可以完善,在發行量上可以超越被模仿雜志。2003年1月的湖南計生委主辦雜志《生命》與廣東人之初風格相近,其刊物質量與發展勢頭不錯。刊物市場的大量事實證明,只要模仿得象,模仿也是生產力。
> 發行方式與雜志的發行量應該是緊緊相扣的兩個環節。在發行上筆者無太多的實踐經驗,僅列舉個例供發行部門參考。市場報2002年11月22日發表文章介紹了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文學期刊雜文選刊在北京的發行方式,題目就是“《雜文選刊》:我暢銷我自信,不好看就退款”。《雜文選刊》創刊于1988年,1999年起國內外公開發行,目前期發行量近50萬份,在全國擁有廣泛的讀者群。武漢、長沙、濟南、南京、福州等城市期發行量均在3萬份以上。近幾年,《雜文選刊》發行量每年以40%以上的速率遞增,引起出版界及廣告界的普遍關注。發展迅猛的《雜文選刊》無疑是文學期刊中的異數和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