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探索
(五)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目標是為行車安全營造一個親和力很強的氛圍。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系統中的要素是人、車和環境,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人是企業之根本,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能否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是企業安全管理成敗的標志。
加強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當前要創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對待事故的認識上要走出兩個誤區:一是事故不可避免論。道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受外界因素制約較多,從企業領導到職工都有一種錯誤認識:“事故不可避免”。事故發生以后,有些管理者采取自我解脫辦法,把事故發生原因歸咎于客觀因素,歸咎于“運氣不佳”,企業員工中也有同感。人性化的管理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事故的發生,采取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認識是行動的向導,對事故的正確態度應是從血淋淋的事實中,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自身存在的問題,掌握防止事故發生的本領。同時,將經驗教訓在企業干部職工的頭腦中逐步消化、吸收、積累,成為指導安全實踐的意識,達到多數人安全生產的目的。這也就是道路運輸企業長期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論升華。二是重處罰,輕教育。事故發生以后,對肇事者輕者下崗,重則行政處分,經濟處罰更是免不了的。人性化的管理強調,人是事故的肇事者,更是事故的受害者。有些人就是在肇事中受傷以至喪生,既使沒有受傷,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擊。對事故的發生,多數肇事者是會對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進行自責的。關心事故責任者,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關懷,化解駕駛員肇事后的心理矛盾,幫助他們從事故的陰影中走出來,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吸取應有的教訓,這樣的教育作用將更有效,教育效果也會更好。發揮文化的力量,,多給人與關懷,使肇事者從事故的陰影中走出來,使其他職工從中受到啟示。為行車安全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對待制度的認識上,無規矩不成方圓,要重視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但對待制度人性化的管理采取的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多數道路運輸企業都有十余年到幾十年的歷史,在安全管理上都有一套規章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不能離開原有的管理成果,對這些規章要進行很好的梳理,沿用對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摒棄那些多余無用的,建立適應新的營運環境的新規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起約束人,管理人,促進安全生產的作用。
在宣傳教育的認識上,人性化的管理重視宣傳形式,管好用好安全文化宣傳陣地,如安全勸導牌、提示牌、標語牌和安全宣傳欄,同時把宣傳教育的形式向互聯網等高科技領域拓展,開展網上教育。教育形式上,一改我說你聽的傳統教育形式,開展電視廣播專題、安全文藝演出、安全文藝創作,安全體育比賽、安全理論研討、事故案例等形式。鼓勵行車人員和全體職工參與。宣傳內容上,人性化的管理少用“嚴禁”、“不準”,多用“請你注意”,力求形象生動,平等對話,富有人情味。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促進道路運輸企業的繁榮和發展,假日經濟的萌生,知識經濟的初露端倪,使道路運輸業的繁榮和發展的勢頭如虎添翼,方興未艾。在繁榮和發展的后面,道路運輸業也隱藏著巨大的事故隱患。面對新形勢,新環境和新變化,如果我們還沉緬于原有的管理方法而自以為是,那事故的發生將如春風里的野火,撲了這頭,那頭又生。重視發揮文化的功能,創建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也許對道路運輸管理有效地預防和遏制各類險情及事故的發生,改觀道路運輸不安全的局面能有所裨益。這是筆者提出創建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