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長在藝術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關于壓力與動力的問題。今年,我們將喜迎祖國60華誕,五四運動90周年,澳門回歸10周年;第五屆中國大運河文化節將在我市舉辦。大事不斷,工作的壓力可想而知;喜事連連,工作的動力由此可見。全局上下,要吹響集結號,團結在一起,齊奏主旋律,變壓力為動力,整合資源,聚集力量,把運河文化節辦成一屆最精彩、最圓滿的藝術盛會。市歌舞團,尤其是朱憲憲同志,要承擔運河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演出的主創任務,從現在開始就要進行謀劃,早搭班子、早出本子;市劇研室要以創辦《相風戲苑》為抓手,切實抓好劇本的創作,尤其是現實題材的劇本,盡早策劃運河文化節文案腳本;市豫劇團要精心打磨現代豫劇《和諧礦山》,同時加大送戲下鄉的力度;市藝校要組織好校慶15周年活動,辦好“花開五月”匯報演出;市文化館要繼續抓好群眾文化活動,重點要對民樂團進行扶持指導,爭取創作出以運河文化為背景的民樂合奏曲;市國畫院要認真籌備國慶60周年書畫大展。局藝術科、社文科要加大統籌、協調、組織、督察的力度,使今年的藝術創作工作落到實處。為了給大家的創作創造條件,也是解決動力問題,在這里我代表局黨委表個態,一定從經費上、人力上、環境上加大支持力度,實行“凡獎必獎,凡進必補”的獎勵原則。即凡在省級正式文藝活動中獲獎作品均給予獎勵,凡在此類活動中進入決賽但未獲獎的作品均給予補助。對那些在重大活動中作出貢獻的同志,對那些在日常創作中作出成績的同志都要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同時,還要加大采風和觀摩的力度。局里將有計劃地多組織深入基層采風,多組織赴外地觀摩高水平的活動和演出。
五、關于作風與作為的問題。在中紀委十七屆三中全會上指出,一些領導干部責任心和事業心不強,對工作不負責任,作風漂浮,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重;貪圖安逸,奢侈浪費,講排場、比闊氣,甚至沉溺于燈紅酒綠、吃喝玩樂,享樂主義嚴重。這種現象在我們文化工作者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平心而論,藝術創作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它要求我們的創作人員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傾畢生之心血,收須臾之閃念。唐代詩人杜甫有言:“吟成五個字,捻斷數根須”,賈島則有一句詩稱:“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我覺得真是道出了藝術創作的艱辛。當然,“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在艱辛寂寞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往往能收獲人生的許多感悟,品嘗到藝術創作給我們帶來的許多無法名狀的喜悅。而一旦我們的作品搬上舞臺,受到群眾的歡迎和政府的嘉獎,那掌聲、鮮花和榮譽,難道不是對我們艱苦付出的最好回報嗎?因此,我真心希望廣大藝術工作者能一心一意地潛心創作,擯棄浮躁,擺脫誘惑,以臥薪嘗膽的精神去創作精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取得成功。
六、關于生活與生命的問題。生活是文藝的源泉,是孕育文藝生長的土壤。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現在有些文藝工作者由于種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在慢慢遠離生活,游離實際,脫離群眾。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有使命感的文藝工作者,必須堅持“二為”的文藝方向。正因為文藝創作要為人民服務,所以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和人民水乳交融,熟悉人民生活,表現人民生活。只有深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義、真正獲得創作的激情,才有可能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文藝家,其作品都凝聚著深厚的生活體驗,傾注著濃烈的生活激情,越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越是如此,越偉大的文藝家越是這樣。要認識到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沒有生活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我們要有意識的組織幫助并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深入工廠和農村,去感受偉大時代的偉大變化,為繁榮文藝創作再立新功。
七、關于個性與共性的問題。文藝創作是文藝工作者充滿個人靈性和個體創造的活動,更是文藝工作者傾注博大深摯的人文關懷、堅守文藝精神的不懈追求。文藝工作者要將自身鮮明的藝術個性與宏大的共同理想信念相融合,將獨特的個人體驗與偉大的時代相融匯,在時代的洪流中展現才華,鑄就偉大的文藝作品。對于藝術創作者而言,不斷超越前人,超越自己,表達個人對于時代、生活以及生命的獨特感悟和體驗,實現藝術的首創、獨創和與眾不同,是每一位文藝家內心的渴望和追求。但藝術個性不是主觀隨意性的表達,更不是那種極端個人化的體驗,否則那樣的創作難免囿于狹窄逼仄的個人天地,難免成為實質上的空虛、賣弄,難免流于矯揉造作、聳人聽聞和嘩眾取寵。只有在創作中既體現鮮明藝術個性又承載著共同社會理想的作品,才能真正成為偉大的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肩負著歷史的、時代的、國家的、民族的和藝術的使命,要自覺地有所擔當,更多地承載起厚重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共同理想,實現文藝作品思想和情感的升華;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升精神境界,以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藝術才華,努力創作出具有強大的社會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作品,為推動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力量;要堅定信念,潛心創作,以文藝家的熱情、信心、毅力和才華,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偉大的藝術創造,在謳歌時代的進程中鑄就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具有永恒藝術魅力的優秀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