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委常委工作會議講話稿
(八)全面落實深化改革措施,發展內生動力加速釋放。完成了x個市級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任務,取消76項,下放35項,精簡率.6%。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基本完成。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全市新增市場主體2.65萬戶,增長22.9%,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8%。
二、XX年經濟工作的目標要求
XX年,我們既要全面完成規劃任務,還要做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咸陽建設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從咸陽市情實際出發,科學研判當前形勢,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
首先,必須看到,咸陽作為欠發達地區的市情沒有改變,經濟總量不大與質量不高并存,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發展特征,決定了我們在新常態下實現轉方式、調結構面臨的壓力更大、困難更多。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動力單一。XX年,我市三次產業比重為17:57.8:25.2,全省為9.5:55.5:35,與對標的省內外城市相比(株洲:7.9:60.1:32,:7.9:57.8:34.3,:10.2:65.8:24),二、三產業發展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二是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鎮化水平低。雖然XX年我市城鎮化率超過48%,但比XX年全省、全國水平還低3.3和5.7個百分點。三是環境保護壓力大,水資源匱乏。前三季度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煤炭壓減量不降反升,節能形勢十分嚴峻。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65 m3,按國際標準屬于極度缺水地區。四是人均財力弱,公共服務水平低。XX年全市人均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x元,低于(5857元)、(1925元)、(7751元),在全省位置靠后。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1.7%,分別比、少5.8、8.3、11.8個百分點,財力不足導致社會事業投入方面欠賬較多。立足新常態,我們要把解決這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持之以恒抓工業、抓項目、抓招商,努力保持經濟增長處于合理區間,從而以增量擴張助推存量優化,為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拓展空間、贏得時間。
其次,更要看到,咸陽在全省乃至西部發展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政策、區位、產業等多重優勢疊加放大,必須堅定在新常態下實現雁行破陣、率先領跑的信心和決心。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優勢和潛力:一是政策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一帶一路”的宏觀大背景下,部分邊緣地區已經變為中心地帶。XX年咸陽經濟總量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排在第84位,在西部居12位,在西北5省進入第4位。我們作為大西安的核心區和國家確定的資源成長型城市,加之西咸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未來發展的政策機遇十分難得。二是區位優勢。咸陽境內有9條鐵路(高鐵)、7條高速、一個國際化航空港,加上正在建設的地鐵、輕軌,擁有橫貫東西、溝通南北的交通網絡,有利于我們在市場競爭中承接產業轉移、實施重大項目。三是發展優勢。XX年,我們的工業總產值分別比西安、榆林少1800億和800億,比寶雞、渭南多300億和600億。到今年11月份,我們比、少億和億,比寶雞、渭南多686億和1027億。這表明盡管我們仍處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的危機之中,但與標兵的差距在縮小,與追兵的距離在拉大,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競爭優勢。無論是農業的果、畜、菜,還是工業的能化、裝備制造等七大支柱產業,以及我們的縣域經濟規模,都為我們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奠定了基礎。四是政治生態優勢。近年來,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班子和諧,上下齊心,這是我們加快發展最根本的保障。這些優勢,正是咸陽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第三,還要看到,在未來發展中承擔著更加重大的責任,我們必須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在新常態下全面提升發展水平,為全省發展貢獻正能量。XX年我們要完成任務,2016年要啟動實施規劃,2018年我們將舉辦省運會,2020年我們要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這些都對咸陽的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社會事業以及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標準。這不僅是我們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在全省發展中所必須承擔的責任,更是咸陽廣大人民群眾的深切期盼。我們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以時不我待、人一我十的精神狀態,按照系統謀劃、明晰理念、找準路徑、分年實施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確保2018年成為陜西的“咸陽年”,確保“四強三領先”西部強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