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委常委工作會議講話稿
基于以上考慮,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立足新常態、運用新思維、謀求新突破、實現新跨越。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系統推進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咸陽經濟發展質量、城市文明程度、對外開放水平、生態保護能力和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
三、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以穩增長為關鍵,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一要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穩中提質。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工業都是重要的基礎和支撐。要繼續以兩個“1113”工程為抓手,突出產業優化升級,強化集群集聚發展,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打造競爭新優勢。一是圍繞調優擴大存量,著力穩定工業增長。要發揮骨干企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落實供電供氣直接交易等便利政策,力爭大企業大集團實現產值億元以上。堅持促銷穩產保市場,繼續抓好工業穩增長16條、新13條和煤炭企業減免收費政策落實,支持企業區域互采、抱團取暖,確保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6%以上。二是堅持大項目支撐,培育壯大支柱產業。要立足2020年工業總量翻番的目標,深入謀劃、認真研究制定七大支柱產業轉型升級計劃。要加大彬長旬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力度,立足煤、轉化煤,在引進大型煤化工項目上取得新突破。以華晨汽車產業園落地為契機,建設汽車零部件配套制造基地,促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壯大。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產業,強化政策支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三是狠抓平臺建設,打造板塊經濟。要加快“兩區一基地三園區”規劃建設步伐,運用市場化手段籌集資金,全力推動優勢資源、要素、產業向園區集中。抓好高新區開發建設,以醫藥產業園建設帶動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力推cec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上馬,再造電子產業發展優勢。新興紡織工業園要推進和立東升等項目形成工作量,二、三分廠盡早投產,堅持目光向外、招大引強,推動園區投入產出步入良性循環。要圍繞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縣域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創業基地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縣域經濟發展增長極。
二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要著眼于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生態觀光農業轉變。按照穩糧、優果、擴畜、增菜的思路,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制定實施果品更新換代計劃,新栽各類果樹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xx個,新增設施蔬菜3萬畝,確保糧食總產保持在萬噸左右。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堅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積極培育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月底前全面完成確權登記工作,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抓好農業市場體系建設,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提升咸陽農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加快亭口水庫、紅巖河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做好東莊水庫、引漢濟渭工程服務工作,全力推進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以增強經營意識和提高生產技能為重點,大力實施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確保全年培訓農民25萬人次。要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三要保持投資快速增長。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是現階段咸陽做大做優增量、優化產業結構的首要選擇。今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安排100個(不含西咸新區),總投資億元,年度投資551億元。其中續建項目52個,年度投資336億元;新開工項目48個,年度投資億元。要全力推進xx個重點前期項目,確保早日進入市級重點項目盤子。深入研究中省政策變化,把握投資重點,有針對性的包裝策劃一批項目進行申報,爭取更多資金投向我市。認真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保持民間投資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二)以提質增效為導向,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繼續實施《振興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推動服務業拓展領域、優化結構、提升水平。一是優先發展現代物流業和電子商務產業。圍繞構建制造業、大宗商品、農產品、保稅物流四大體系,加大外向型龍頭企業引進力度,加快蘇寧云商、當當網、寶灣物流、上海宇培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大西安物流基地。做好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規劃,加快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支持武功農產品電子商務示范縣建設,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有機對接。二是做大做強旅游和文化產業。發揮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優勢,抓好乾陵唐文化景區、漢唐帝陵旅游、東方歡樂城等項目建設,推廣袁家村、馬嵬驛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加強美麗鄉村建設,鼓勵群眾房前屋后種樹栽花,把萬畝果園變成大花園,吸引大西安游客鄉村游、度假游、避暑游,讓咸陽旅游有看頭、有玩頭、有買頭,來了以后想回頭。積極謀劃和實施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產業快速增長。三是培育新的消費業態。以中華養生文化名城為牽引,積極培育休閑、健康、養老等消費新業態。優化城市商業網點結構和布局,加快連鎖超市、特色街區建設,帶動消費升級。注重培育壯大科技研發、廣告創意、總部經濟等新興產業,促進高端高回報生產性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