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五、對推進重慶戶籍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
當前,我國開始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時期,能否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格局關系發展全局。黨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指出:“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注重在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從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是今后幾十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主要任務,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就是在繼續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下決心改革戶籍制度。重慶探索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試驗,是對現行戶籍制度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將帶來社會結構的大變革、城鄉生產力的大解放,是涉及經濟社會和市民的全方位、多領域的長遠系統工程,對于轉變發展方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加快城鎮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內需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為此,課題組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政策把改革風險降到最低。
改革試驗是一個不斷創新、完善、提升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重慶在啟動戶籍制度改革之初,作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進行了反復細致的論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政策的嚴密性還有待實踐作進一步檢驗,許多未考慮到的因素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補充完善,力求將改革風險降到最低,多造福祉、少留遺憾。要根據改革進程,在財政補助、社會保障、城鄉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細化完善配套政策,不斷解決改革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重慶目前的戶籍改革主要針對市內就業的農民工,對在市外就業的農民工和市外來渝就業的農民工的戶籍改革,需要從更高層面適時研究制定政策,促進戶籍制度改革在更大區域實現突破。
(二)進一步改革公共財政體制為改革提供支撐
改革需要成本。要將需要政府支出的改革成本納入公共財政預算,保障改革穩步推進。由于重慶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過去在基礎設施和基本保障方面投入欠賬較大,地方政府要在短時間內彌補幾十年來形成的“剪刀差”,實力有限,建議中央財政在西部大開發中繼續加大對重慶的扶持力度,支持其闖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
(三)進一步為改革營造寬容的環境
戶籍制度改革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復雜系統工程,重慶雖剛起步,贏得了群眾支持,得到了中央首肯,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更加注重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要以更加寬廣的包容心,多做正面宣傳,共同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調研組成員:白阿瑩、朱思澤、肖仲凱、李萬疆、李利、徐占斌、鄔小蕙、譚家玲、汪彥
執筆人:譚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