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調查報告
重慶實施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既是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切合重慶實際深思熟慮的科學決策,既順應了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民工變市民的新期待,又是跳出“三農”破解“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的新舉措。體制機制的改革往往是最難的,重慶選擇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突圍,是從實際出發充分調研科學論證后的理性決策。通過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能夠消除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改善民計民生的體制與機制,逐漸縮小城鄉差距,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因此,這項改革順應民心、順應發展、順勢而為,得到了上下的支持擁護
二、重慶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政策設計
戶籍制度改革是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附加在戶籍上的土地、就業、住房、保障、教育、醫療等權益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重慶的戶籍制度改革從醞釀、調研到政策出臺,歷時兩年多的準備,先后組織赴7個省市考察,對全市的農民工情況進行拉網式調查,3次召開市長辦公會、2次市委常委會進行專題研究,最終形成了《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和《社會保障實施辦法》、《農村土地退出與利用辦法》、《農村居民轉戶實施辦法》等“1+3”文件和10項配套政策,構建了一套周密而完善的政策體系,并向總理、回良玉副總理作了專題匯報,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
(一)科學規劃,堅持“三分”的總體思路
在改革進度上分步驟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涉及面廣,涉及對象多,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重慶市確定了分階段分步驟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原則,具體“分兩步走”:
第一步,2012年-2012年,優先轉戶農民工及其新生代等重點群體約330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目前的29%提高到37%。
第二步,2012-2020年,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暢通城鄉戶籍轉化通道,預計每年轉戶80萬-90萬人,即每年把新增符合條件的農民工60萬-70萬人,加上20萬大中專學生,及時轉戶,累計再轉戶700萬人,到2020年城鎮戶籍人口達到XX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縮小到10個百分點左右。通過改革,全市逐步形成自由互轉、權益一致、城鄉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在改革對象上分群體實施。以農民工為主體,兼顧解決特殊需求群體和歷史遺留問題,今明兩年優先轉戶三類七種重點群體。首先是農民工及新生代,這部分群體最具條件要求也最強烈,是轉戶的主體。包括在城鎮有穩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農民工及其家屬,他們長期在城市打工,已成為城市建設發展不可或缺的產業工人,在城市的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已有較好基礎,已基本具備在城市生活的條件。重慶這部分農民工約170萬人,按1∶1.3測算其家庭成員,攜家帶口會有大約220多萬人。第二個重點是農村籍大中專學生。農民工新生代的孩子,許多在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時還沒出生,也沒有農村承包地。按現行制度,農村孩子讀大學能轉戶,但讀中專、技校不能,他們畢業后在城市沒有固定工作就無法獲得城市戶口,目前這部分人群有66.7萬人。第三個重點是歷史遺留戶籍問題人群,包括已用地未轉非、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失地未轉非、城中村居民、農村退役士兵、農村五保對象在內的有44萬人。解決好這幾類群體的戶籍問題,既順應民意,又全面解決了因城市化工業化用地產生的戶籍遺留問題,有利于社會穩定,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