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范文
line),夜晚7點啟航,第二天早上5點到達目的地,正好可以一宿。由于兩國之間隔海而望,陸路交通較為不便,海上航線成為兩國國民周末度假、商務往來中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而船上開設的“免稅商場”,便像我們的超市般方便乘客、家庭周末購物。我也正好可以觀察他們的消費習慣,absolut
vodka等酒類占據著重要位置,而上文提及的芬蘭iittala、hackman和瑞典david
design等家居品牌的一些暢銷產品都能找得到。針對小朋友,則有印有北歐卡通人物muumi的各式產品。一夜+直達+免稅購物+娛樂,便是“維京航線”的創新經濟模式,這種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鑒,在渤海(大連-青島)、中國臺灣海峽(臺北-廈門)或許都可以嘗試。
作為北歐傳統強國的瑞典王國,酒牌absolut
vodka、家居牌子ikea和服裝牌子h&m等則是他們在創新經濟模式下的超級品牌,另外更有volvo(富豪)、愛立信等在中國普通都如雷貫耳的牌子,都顯示出瑞典人的強權傳統。
他們在維系這種感覺,在斯德哥爾摩,14個島嶼構成的中世紀樣貌古城,直至今天,此處市民仍然反感把現代建筑建造在市區。
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入口處,我看到了das
dala木馬的一個雕塑品,這是我來瑞典之前就知道的一個“瑞典符號”。緣何有名?據說是在瑞典人移民美國潮中,仍然心系故鄉的瑞典人擔心孩子不曉祖國的文化風情,便都會雕刻一個木馬給小孩當玩具,同時睹物思國。這種傳統的力量強大到以至于,看到誰家里有這種手工雕刻的紅底花紋圖案的木馬,就必定可以判斷是瑞典移民。木馬的原型,在市政廳內部亦能找到,一幅反映瑞典軍人遠征歐洲大陸的壁畫上,馬的造型儼然就是das
dala.直至如今,瑞典木馬是斯德哥爾摩旅游產品中最常見的符號:明信片、餐布、圍裙甚至收錄瑞典音樂的cd封套,都能找到。
瑞典人的傳統還有對家庭的重視。瑞典家居品牌數不勝數,簡直就是創意經濟中一個主線:生活百貨的發源地,難怪會最終誕生ikea這樣的家居國際連鎖超級企業。我在斯德哥爾摩夜晚9時一次乘搭的士的經歷,司機饒有興趣地聽著電臺,一打聽,不是中國電臺的情感節目(或讓人心煩的醫療節目),而是living
節目,主持人和聽眾大談生活起居瑣事。
我個人最佩服瑞典人的是他們的恒心與熱情,vasa沉船博物館便是一個明證,只有他們可以積數十年之功完成一件多達10萬件配件的“世上最大的積木”,把沉于海底經年的vasa號整體修復,并建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毅力驚人。想起他們為紀念“海上絲綢之路”而進行的“歌德堡1號”計劃同樣如是,應當是下一個了不起的恒心成就。而這種性格正是創意人追求“金錢買不到熱情”的彰顯。
有時想,辦了這么久仍然興趣盎然的諾貝爾獎和一直把瓶子游戲堅持下去的absolut
vodka亦都是佐證。
下一站
挪威,奧斯陸,生命與新生
相比較芬蘭的勃興和瑞典的底蘊,挪威人在應對創意經濟浪潮前似乎欠缺足夠的熱情——盡管他們有可以像村上春樹般生活的“挪威的森林”和偉大的海鮮和壽司食品全歐洲最優質的“三文魚”。
我對挪威直接而模糊的印象是:這真的是一個注重生命的國度,他們控制煙草和全國無賭場,他們平均年齡:男79歲女85歲,但這些并不表示他們只是溫存
——他們勇猛無畏,他們曾經有世界最兇猛的維京海盜,他們也有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海上科學探險kon-tiki號的事跡,無論是海盜還是科學家,無不反映出他們對生命的頑強渴求。而直到他們死去,他們(有錢人)會以海盜船作為墓冠,實在是一種對大自然繼續抗爭的心理暗示。
所有對生命的推崇,聚焦到一點,可以從他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雕塑公園——gustav
vigeland可以看出。雕塑大師gustav的雕塑品正是與生命緊密相關,以一個公園數百件雕塑品反映生命的主題,確是可貴。讓人不慎感慨的是,
gustav公元的選址,正好與其背后的一個oslo公墓地相鄰,生生息息在此昭示。
盡管在北歐一路都看到北歐連鎖酒店scandic,但只在奧斯陸感受了一晚。酒店業亦是創意經濟之一種,scandic則加深了我的認識。這家酒店的口號是“北歐共同感覺”,無所不在的房間木質感,射燈風格獨特的床頭燈,高掛墻壁的電視機,閃亮雪白造型特別的馬桶洗輿盆,簡約別致的供暖片……完全不按酒店房間固有常規的更新設計思維,難怪其在“酒店設計與創新發展”評選中屢屢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