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創意經濟考察報告范文
設計做足功夫,而北歐新設計的方向亦可以在此酒店中略見端倪。
scandic也許只是一個小案例,但啟示我的是,一種代表歐洲設計的“新生力量”(或稱“改造力量”)確然在北歐刮起。他們不存在過多的所謂古典主義、文藝復興的傳統所限,設計師只會發揮自己的創想精神因地、因時而行的新歐洲設計。如他們身處陽光珍貴的北歐,便會廣泛使用大面積的玻璃透光設計,功能至上,簡約優先。但沒料到這個方式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甚至成為玻璃幕墻,造成光污染問題,但這已不能責怪北歐的設計師們。
可能,在“設計立國”的丹麥能更好地印證我的印象。
下一站
丹麥,哥本哈根,幻想景象
我們乘坐和“維京航線”大致一樣模式的stena
line前往下一站,哥本哈根,童話王國丹麥首都。
從沒有一座城市,在到達之前能如此渴望見到它的真實模樣,也許是因為這兒有世上出色的舊城改造計劃?或是因為這兒有sas皇家酒店,這座號稱1960年代最優美外形的現代建筑?或是因為在stena
line航行中實在無所事事,慢慢等待駛向哥本哈根?還是在船上能預先拿到的宣傳冊實在太多太好(甚至能看到“性都”的色情業狀況)?或者是因為偉大的arne
jacobsen與verner
panton的一切設計?還或者是因為童話王國的締造者安徒生先生?甚至會亂想,哈根達斯與哥本哈根為何會有相同的詞綴,莫非城中確有hagen之味?
stena
line質素比維京航線還要優質,令我在船上已經預先體驗了丹麥:生活設計品牌menu之精妙構思,安徒生童話角色丹麥鐵兵之敦厚逗人,丹麥陶瓷藝術(風車、接吻小情人與燭臺)之樸實。
一大清早就抵達了,上岸三分鐘就可以在皇宮amalienborg看衛兵列隊站崗儀式,每個崗位“派兵仔”的感覺就像回到童年;
然后在克里斯汀堡(christianborg)看“peace
watch”的和平主義者在行動,一對老夫婦在冷風中扎緊peace旗桿的舉動讓人感動;
在市政廳看盧森堡大公抵達,由馬隊接送市民夾道圍觀,隆重而平常的場面;
在這兒的廣場前看安徒生的雕像,看遍地的鴿子,看騎單車的少女,看那些市民或游客,一切都是那樣的熱鬧與充滿人氣(可能是在之前幾站呆得熟了,人都少見了,如今重新見到這么多人,一時感覺不知道是熟悉還是陌生);
遠遠可以看到sas,這座優美建筑并不張揚地矗立在古典建筑群中,古樸的哥本哈根火車站正對面,但這座號稱最優美曲線的現代建筑,竟絲毫不現桀驁之氣;
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嘉士伯總部看他們的“大象門”,可能是世界工業建筑中最好的門;
在“夏宮”看“有名的”樹木和在寒風暖陽中堅持的玫瑰,都是一致的美好;
在海邊,沒有去看那已經被破壞,暫時徒剩基座的“美人魚”,后來才知道竟然是給鬧事的球迷(丹麥國家隊在歐錦賽被淘汰出局)下手損壞;
而最讓我興奮的是,能抽出獨立行走的時間到了danish
design
centre(丹麥設計中心),而且里面正在進行著丹麥最負盛名的verner
panton的作品展。連最神奇的phantasy
landscope(幻想景象)亦有展示,龐大的幻想空間簡直讓人歡喜得發狂。venner確是一個神人,椅子、燈飾以至整體生活空間構想每件均是杰作。如此充滿想象力的設計,在我看來,venner簡直就像是“設計界中的安徒生”。
這就是哥本哈根,總有游客說它亂,而它自己的廣告語說是“不大不小”的都市。你會問“設計立國”何處呈現?生活中便是。丹麥設計中心售賣的明信片中有一句語錄值得抄下為大家共勉:“every
new
idea…is
a
combination
of
two
existing
ideas(每個新創想源于兩個經已存在的創想的結合)。”
下一站
荷蘭,阿姆斯特丹,偶有彩虹
這是一座“神奇之城”——
盡管有古老的風車,但已經不再是這兒的標志建筑,僅存一個所謂的“風車村”,在別的地方搬來幾臺老風車,圈養幾頭奶牛(已失去產奶能力)炮制成專供游客觀賞與購物的公園;
盡管有凡高(van gogh)名聲在外,游客參觀真作得排長龍,但也有anne frank(《安妮日記》原型)和她的故居名聲更大,長龍更長;
盡管有紅燈區中的櫥窗女郎讓游客嘆為觀止,此處的博物館、畫廊之多亦同樣嘆為觀止;
盡管此處身處西歐荷蘭,但中國人之多實在讓人咋舌。一座名叫“福祿”的中國酒樓,因為比鄰商業區與紅燈區,生意好得驚人,排隊吃飯的中國旅游團可以在狹窄的樓梯中排幾層樓的隊,感覺不是“福祿”更像“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