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上的講話
在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為了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教育部“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促進我市高等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暨優秀教學成果表彰會。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總結近年來我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研究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工作重點和重心轉移,進一步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切實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和新舉措,表彰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學校和個人。
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回顧工作,總結經驗,不斷深化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要性的認識
近幾年來,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高等教育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我市圍繞國家和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意見》及重慶市教委《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建設和結構調整工作的意見》,加快了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加大了對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學科專業數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優化。目前,我市現有本科專業(點)563個,與直轄時的225個比,翻了一番多。專科專業(點)現有775個。本科專業由直轄時10大類103種,增加到現在的11個大類176種。其中有20種專業填補了我市本科專業的空白。
(二)教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
高等學校教師數量不斷增加,結構進一步改善,人才引進成績顯著。全市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數從2003年的160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2236人,增加了6223人。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有1916人,副高級6210人,中級8153人,初級4829人;高等學校教師中具有博、碩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34.3%。中青年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高等學校教師中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從占40.6%上升到46.5%,45歲以下比例從72.8%上升到78.6%。十五期間,市屬高等學校共引進副高職稱或碩士學位以上的人才2807人,其中國外引進132人,占引進人才的4.7%。各高等學校實施了新教師崗前培訓。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層次。實施名師上講臺,設立“教學名師獎”,鼓勵教授講授本專科課程,加快中青年教師培養,努力營造優良的師德師風。據統計,我市高等學校教授中,每學年為本專科生講授一門以上課程的教授人數超過教授總數的92%以上。
(三)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快實施科教興渝戰略的決定》和《關于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了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改善了教學條件。據統計,與2003年相比,我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新增128萬平方米;新增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近3.7億元;新增校園面積近831萬平方米。目前,我市有13所高等學校的81個基礎課教學實驗室通過合格實驗室的驗收,有92%的基礎課實驗室達到了合格標準。有13所高等學校的圖書館自動化建設達到了優良水平。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和數字化閱覽室等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成績明顯;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授課比例逐年提高,一批院校多媒體授課比例已達到或超過了教育部規定的標準。這些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四)教學改革不斷推進
我市實施了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全面推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調動了高等學校在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等教育改革成果。在第二屆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全市共有180項教改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50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70項,并有9項成果在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