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寫作輔導
3.平 易
理論是樸素的,表述理論的語言應當是平易的。所謂的語言平易,主要是指文章的語言形式具有平實自然、明白曉暢的特點。古人李涂在《文章精義》中說過:"文章不難巧,而難于拙,不難于曲而難于直,不難于細而難于粗,不難于華而難于質。"這段話說明了文章語言平易的難能可貴。平易不是平淡無奇,而是要能"俗中見雅"、"拙中見巧"、"平中見奇",以取得一種"語淺而意深,言近而旨遠"的寫作效果。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要使文章語言達到平易的要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用語要平實。學術論文屬于非欣賞型文章,在這類文章中,要用實實在在、樸實無華的語言把事理講述得明明白白,最好能讓讀者感到娓娓道來,如敘家常,而深刻的道理已包含于其中。
語言平實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西方一位著名的新聞記者曾指出,最優雅的寫作也就是最簡樸的寫作。論文作者要想在寫作中做到用語平實,除了要有正確的寫作觀念和對研究研究的深入把握之外,還要在平時的語言實踐中,注意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和駕馭語言的功力。
(2)用語要直白。與其實用的目的相適應,在學術論文中應當避免使用晦澀難懂或模糊曲折的語言形式,而要直陳其事,直截了當地把要告訴讀者的意思表述清楚。選用詞語要考慮有利于啟發讀者的思想,要能引導讀者只就文章內容本身進行思考,而不必在對語言形式的推敲上花費時間,更不要讓讀者去費心揣摩那些難以讀懂的語句。欣賞型文章通常所追求的那種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為學術論文寫作所排斥的。
。3)語句要順暢。
學術論文要一層緊承一層,一句緊接一句,語意的承接要緊密,該說的話都要說出來,而不能有省略、有跳躍,讓讀者自己去領會靠語境顯示的"言外之意"。在有些文章的寫作中,十分講究發揮語境因素對于語義的補襯作用,論文寫作卻不能如此。
從消極的方面來看,要使論文的語言平易,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避免使用生僻詞語。生僻詞語會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寫作是從內容到形式(根據內容選擇形式),閱讀則是從形式到內容(根據形式理解內容),語言形式是讀者理解文章內容的憑借,假如讀者連作者所用的詞語都未能讀懂,怎么談得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呢?而生僻詞語恰恰就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詞語。漢代王充在《論衡·自紀》中說:"何以為辨,喻深以淺。何以為智?喻難以易。"避深就淺、避難就易是選用詞語所應遵循的準則,生僻詞語的大量使用顯然是同這-準則相悖的。
或許有人認為,使用生僻詞浯,會使人感到文章有深度,使人覺得作者學問高深。實際上,語言的艱深同內容的深刻并無必然聯系,相反,會寫文章的人往往善于用最平常的詞語,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說明最深奧的道理,免得讀者只顧琢磨生僻詞語的含義,卻忽視了對文章內容的深刻領會。
(2)不要堆砌華麗詞藻。 不顧表達的需要,胡亂堆砌華麗詞藻,會使文章華而不實,并給人一種庸俗、淺薄的感覺,這是一切文章寫作之大忌。在學術論文這類非欣賞型文章的寫作中,對此要求得尤為嚴格。